观察家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观察家

贾康:现在决策的弊端是部门都在强调自己的权力

他们是中南海的座上客,与习近平、李克强等领导人座谈,在政治局“集体学习”中担任主讲,与政府官员保持着良好的互动……   但他们异口同声地说,他们不是媒体上所称的“中国智囊”。不受雇于政府,不是国务院或决策层会议的列席者,也未领受中央直接下达的任务。他们的身份是学者,是独立的知识分子。... [详情]
2017年1月4

降成本 防风险 深化供给侧改革

●现在最应该操心的不是增长速度,而是经济风险,我们不希望出现风险,所以要有下限、上限,如果做得好的话,我们能争取得到一个“L”型轨迹。要想得到长期的“L”型轨迹,就需要采取诸多改革措施。... [详情]
2017年1月4

姚美雄:服务业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当前人类发展已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由工业文明迈向知识经济文明,全球经济正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演变,中国发展也由工业主导走向服务业主导。为有效推动转型发展,实现现代化,把服务业化纳入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显得十分必要,服务业化是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建议中央把“新五化”升级为“新六化”即服务业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 [详情]
2017年1月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攻坚”迈向“深化”

2016年12月14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为做好2017年经济工作明确了总基调、总要求、总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详情]
2017年1月4

提高党员修养,习总书记提了哪些要求

 要忠于人民忠于党,把理想信念落细、落小、落实到当前的每一项工作,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精益求精... [详情]
2017年1月4

把握大时代大趋势 展开新理念新长征·党情篇:充分认识当今党情新变化

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党情的新变化,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世情在变、国情在变,党情也不可避免地在发生深刻变化。只有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党情变化所呈现的新特征、新趋势,才能使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取得新成效。... [详情]
2017年1月4

治理者当走出办公室“捡芝麻”

谋划改革,不能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而是要去民生现场捡捡“芝麻”,真正站在群众角度、市场角度,把问题想足,把办法穷尽   日前,两则社会新闻不胫而走。一则是,广西钦州一位农民连续10年义务为村民放映露天电影,因没有取得电影放映经营许可证,被主管部门叫停;另一则是,四川泸州一位女城管以帮助卖菜取代处罚,“就想让老人卖完菜早点回家”,在冬日里温暖了无数人。两条消息,虽然看上去都是不... [详情]
2017年1月4

李君如:治国理政,思想文化智库大有可为

我们在这里讲的思想文化类智库,是指各大智库中从事思想文化战略和对策研究的智库团队。之所以强调他们在治国理政中理应发挥更大作用,主要是基于在当前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在战略和对策研究中,经济、国际关系等领域智库相对于思想文化类智库发挥的作用更为突出,由此决定了进一步加强思想文化类智库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详情]
2017年1月4

如何破解职称“紧箍咒”

职称评定事关职务晋升、福利待遇、业界声望,全国5550多万名专业技术人才无不把职称评定视为职业生涯中的头等大事。现行职称制度对人才评价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问题也相伴而生,某种程度上甚至成为束缚人才发展的“紧箍咒”。有网友甚至将“职称评定之痛”列为高校教师的“十痛”之首:“不评不甘心,参评特累心,落评更灰心!”... [详情]
2017年1月4

领导干部必备哪“几把刷子”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及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与期望,如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重提毛泽东同志谈到的“本领恐慌”,要求领导干部要增强自身本领;在2013年8月19日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部门工作要强起来,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强起来,班子要强起来。各级宣传部门领导同志要加强学习、加强实践,真正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 [详情]
2017年1月4

丁学良:恐怖主义的“准、狠”战略:瞄准德国!

2016年已经过去,但2016年年底发生在柏林“大裤裆”圣诞市场的恐怖袭击,依然是全球谈论的一个主要话题。此话题并不仅仅聚焦在这次恐袭本身,尽管它造成的伤亡也挺大。好在凶手被很快击毙,没有让他在西方最大的节庆期间连续作恶,算是不幸中之万幸了。... [详情]
2017年1月3

郑永年:如何做好供给侧改革的“加减法”?

供给侧改革实行一年多来,中国经济产业做出了相应调整,接下去的路要怎么走,是中国供给学派需要根据中国情况回答的问题。从经济政策的角度来看,人们至少需要回到如下几个主要问题:什么东西供给过度了?什么地方供给不足?什么地方提供了错误的供给?... [详情]
2017年1月3

首 页  上一页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下一页    尾 页   跳转


承办单位:国是智库基金管理委员会 国湘控股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07309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王克桢楼506-507室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47602 62747662 62750165   邮箱:services@010551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