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历史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看历史 >> 现代 >> 浏览文章


钱学森因随口说了句什么 肩负起中国研制导弹重任
 来源: 浏览次数:1191次 更新时间:2016-10-17

核心提示:在哈军工欢迎钱学森的晚宴上,陈赓院长在席间特意问钱学森:“钱先生,你看我们能不能自己造出火箭来?”钱学森回答说:“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一样能造得出来!”钱学森在哈军工那句认为中国能够造出导弹的断言,让他成为军方高层炙手可热的座上宾,也改变了他此后的事业轨迹。

1956年2月1日晚,毛泽东宴请全国政协委员时亲自将钱学森安排在自己座位的右边。 资料图

本文摘自:澎湃新闻网,作者:姜玉平,原题:钱学森回国的初衷是搞导弹吗

10月8日,中国航天迎来创建六十周年的纪念日。提起中国航天的创建,人们自然会将它与钱学森相提并论。1955年10月,钱学森回到国内。1956年10月8日,中国导弹与航天科技事业的摇篮——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这两件事情,一前一后,紧紧间隔一年,似乎互为因果。钱学森归国以后的任务就是搞导弹,几乎成了约定俗成的看法。历史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如果不是,其间经历过怎样的一番变化?刚刚归国的钱学森是怎样为国家肩负起研制导弹的重任的?本文将帮助大家廓清历史迷糊,触摸历史真相。

钱学森的任务原为科学院筹建力学所

10月8日在广东深圳入境,当晚即抵达广州。主管科学和外交工作的陈毅副总理指示,中国科学院派代表前去迎接钱学森。科学院委派朱兆祥南下迎接钱学森一家,并沿途陪同参观访问高校、科研机构和工厂,一路北上护送至北京。10月28日,钱学森一家到达首都,受到科学院的热烈欢迎。

1955年10月28日,科学院副院长吴有训和北京大学教务长周培源到北京火车站迎接钱学森。

11月1日晚,科学院郭沫若院长在北京饭店举行盛大的宴会,在京的竺可桢、吴有训、钱伟长、周培源、叶企孙、饶树人、江泽涵、曾昭抡、华罗庚、茅以升、严慕光、秦力生、郁文等科学院领导、知名科学家出席,欢迎并庆贺钱学森一家归国。竺可桢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钱已七八年不见,比前苍老甚多,虽只43岁,恐因在美国被软禁五年所致。据说五年中不露一笑容云。”11月5日,陈毅副总理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接见钱学森,指示安排钱学森在科学院工作。

关于钱学森的工作岗位,据1955年11月3日的《人民日报》报道:钱学森“已经接受了中国科学院的邀请,准备主持和领导中国科学院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当时,科学院提出请钱学森和清华大学钱伟长一起筹建力学所。启程南下之前,科学院吴有训副院长在与朱兆祥谈话中说:“院里的意思是趁钱先生回国之际就把力学研究所建立起来,可以以钱伟长先生在数学研究所建立的力学研究室为基础,他们有12个研究人员,有一半是回国的留学生,都很精干。我们已经和周培源、钱伟长先生酝酿过,大家都赞成请钱学森先生当所长。我的意见是他回来之后以先到科学院来为好,暂时不要到国防部门去,这样在国际上的印象好一些,这一点最好请你在路上跟他委婉地谈一谈。”在陪同钱学森北上途中,朱兆祥将科学院的意思转告给了钱学森。对于科学院对他今后工作的安排,钱学森“觉甚是”,感到很高兴。

由以上可知,当时的钱学森与许多其他归国科学家一样,先去科学院报到,由科学院负责安排工作。科学院安排给钱学森的任务是筹建力学研究所,这也正是钱学森的专长。此时,研制导弹这项艰巨任务还没有落到钱学森的肩上。

为筹建力学所考察东北科学与工业状况

   在着手筹建力学所之前,吴有训副院长对钱学森说:“你刚回来,先去东北看看中国的工业吧,中国工业最好的是东北。”其意在让钱学森尽快了解新中国工业建设成就和技术水平,以便他更好地结合国家建设需要谋划力学所今后的研究工作。钱学森没有去过东北,欣然同意了这个安排。科学院对钱学森东北之行非常重视,专门向国务院提出申请。国务院就此发特级电报给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有关城市,电报称:“科学院提请允准新自美返国的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赴东北各有关厂矿、学校、研究所参观。按钱学森的专长是力学、自动控制、航空工程等,在了解我国建设情况及技术水平后将对他未来的研究工作有所帮助。”实际上,从深圳入关直至抵达北京的途中,钱学森先后访问过广州、杭州、上海的高校、研究所和工厂。如在上海参观了交通大学、科学院植物生理所、有机化学所、冶金陶瓷所、上海电机厂、上海汽轮机厂等;在北京,参观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及科学院应用物理所、地质所等单位。

承办单位:国是智库基金管理委员会 国湘控股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07309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王克桢楼506-507室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47602 62747662 62750165   邮箱:services@010551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