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7月2日,广东省教育厅通过“推行国歌案”,决定在新国歌未颁发前,以《国民革命歌》代国歌,歌词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一位工作人员所作,经集体润色,曲调改编于一首法国儿歌《你睡了吗?》(即《两只老虎》)。
反应北伐战争的油画 资料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吴雪晴,原题:中国国歌百年演变史话,节选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对制定国歌非常重视,指示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公开征集国歌。一些国学大师、社会名流如梁启超、章太炎、张謇、严复、蔡元培等都尝试为国歌作词。2月,南京临时政府公报刊出了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作曲的国歌拟稿,歌名为《五旗共和歌》:“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但这首歌曲还未正式颁布传唱,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就被袁世凯篡夺,这首歌曲也就不了了之。
1913年4月8日,北洋军阀政府的国会决定将《卿云歌》作为国歌,歌词为《尚书大传·虞夏传》中的“卿云烂兮,钆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该词传说为舜所作,汪荣宝在最后加上“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并请侨居北京的法籍比利时音乐家约翰·哈士东谱曲。
但是,孙中山领导的南方革命政府一直不承认《卿云歌》,1921年4月,由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的广州军政府下令制定临时国歌,选中由徐谦作词、刘斐烈作曲的歌曲为临时国歌。但这首歌曲流传不广,国人对此知之不多。
1926年春,广东革命政府平定了两广,准备北伐。7月2日,广东省教育厅通过“推行国歌案”,决定在新国歌未颁发前,以《国民革命歌》代国歌,歌词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一位工作人员所作,经集体润色,曲调改编于一首法国儿歌《你睡了吗?》(即《两只老虎》)。歌词为:“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进!齐奋进!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