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物联网高歌猛进,美国有“工业互联网”,德国有“工业4.0”,我国也有“中国制造2025”,这背后都是云计算、大数据。据波士顿咨询报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就能为中国制造业带来高达6万亿的额外附加值。这也使得国内外巨头纷纷驻足,国外如亚马逊AWS、微软Azure,国内则是三大电信运营商、百度云、华为、金山云、腾讯云、阿里云等,还拉来了传统制造大佬,比如腾讯云与树根互联联合推出了“根云”,阿里云与徐工共同搭建“徐工工业云”,如此争相抢食,巨头们真的能再造新的帝国?
为何云计算选择此时来改革传统工业?
如今的BAT成了无所不能的存在,尤其是阿里和腾讯。他们在云计算领域一直明争暗斗,争夺头把交椅,这次在工业互联网里扎堆,推敲下来,原因主要有三。
1、中国工业发展不平衡,却渴望在成本和效率上得到提升
正中国制造企业中大部分是中小制造企业,他们都碰到同样的问题——信息化、物联网技术缺失。最揪心的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他们并没有太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来完成升级,所以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通过云计算和云的基础共享给这些企业,将门槛消除,实现即插即用。
按照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预测,到2020年,连入工业互联网的机器将达到500亿台,工业互联网作为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核心应用,1%的效率提升,就可帮助中国石油天然气、航空、能源等各行业节省240亿美元的成本空间。
2、制造业服务化成趋势,云计算、数字化成为新的动力源
制造业服务化趋势使得传统制造大佬从设备优势走向流量优势,比如三一重工最早进入工业互联网平台研究与应用,还开放了持续投资超过10亿元的服务全社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往工业大数据入口级企业迈进。
与此同时,融合了云计算、数字化的工业互联网也在加速生产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并可满足制造业的定制化趋势,更为关键的是可助力制造业的走出国门,但走出去就意味着新的游戏规则、新的市场环境和新的供应链体系,中国互联网云服务商的存在就能为这些制造企业提供支撑。
3、腾讯阿里等巨头的积累,这时候发力,时机刚刚好
现在正是传统企业向智能企业转型的红利十年,企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力等支持,作为盘踞互联网十余年的阿里、腾讯等企业,正好都有足够的积累,两者算是一拍即合。
工业云,互联网巨头们还是新手
目前来看,工业互联网发展最为关键的“网络”、“数据”和“安全”三要素都需升级,这也是考验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三道考题,即过往经验的有用性,数据能力以及安全性。
1、工业云,巨头们还是新手
不可否认,在云计算大数据领域,阿里云、腾讯云算是“老司机”,但当云计算作为一种技术工具,被应用在不同领域,就变得“隔行如隔山”。
阿里云主要应用在消费品电商和物流,而腾讯云在社交、游戏、金融等领域也是强者,但这些经验能帮助他们摆脱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新手”身份?
要知道“工业”远比“买卖”、游戏复杂,工业云需要和一般的云平台完全区别开来!
因为工业云是通过云端找到分散在各个企业的工业设计、工艺规划、制造原料、制造装备、销售物流等各个环节的需求,并聚合它们。这意味着,工业云的建设需要极为专业、全面的工业知识作为支撑,这并不是云服务提供商等平台类的企业所擅长的,他们更擅长的还是做标准化的服务。
不过工业互联网的特点是互联、数据、集成、创新、转型,其中连接就是要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腾讯阿里对连接好像很在行,腾讯拉来树根互联做“根云”,阿里牵着徐工做“徐工工业云”便是例证,在此基础上,他们都还在到处拉帮结盟,比如腾讯云“云+计划”后,腾讯云已帮助近千家初创公司上云,陆续为广州、深圳、上海、重庆、四川、河南等20多个省市政府提供云服务,其中不乏工业制造行业,可以预见这场抢盟友大戏还将在腾讯和阿里之间继续展开。
2、互联网公司的数据处理能力能满足制造业需求吗?
腾讯云、阿里云为工业制造业带来的IT架构的优化和升级,本质上是在为工业制造提供新的连接方式和新的生产力,而这最主要的支撑要素就是数据,当然,数据也是腾讯云、阿里云平台最大的优势和核心资源。只是工业云明显区别消费云,数据的处理量和复杂性是人消费数据的数倍,同时工业大数据要求准确性很高。比如在消费趋势分析中,成功率百分之七八十就差不多了,但在机器大数据中就必须是99.99%。
这对腾讯云、阿里云的考验就是能否将其消费端数据服务的经验运用到工业制造领域,比如阿里云需要提供云计算、大数据的支持服务来进行不良品率分析、设备远程运维、智能诊断、装备寿命预测、质量改进分析等服务。
就数据这点而言,对腾讯云、阿里云的要求,都是既要懂得人,也要懂机器的,还需要将人和机器数据有效结合起来。
3、工业互联网行业的安全基础较差
这是云领域最重视的一环,部分企业拒绝用云计算产品,宁愿自己搭建服务器也是基于安全考虑。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信息安全最大的问题是厂家少,漏洞多,无人去打补丁,而且涉及到的环节也越来越多,整个行业安全基础较差、风险也高,更为关键的是,基础架构不同导致现有的技术手段大多数都会失效,何况要换一个行业。
腾讯云、阿里云真能承受住工业制造领域的安全大考验吗?总之,一切待定。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腾讯云与阿里云的两云之争必将硝烟四起,除了数据能力,安全性能、经验可持续性,最后决定胜负的还有时间窗口、资源投入、技术和产品开发以及商业模式等,不管会不会是场商业好戏,但一定是场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