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历史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看历史 >> 浏览文章


1960年审查电影《刘三姐》 文化部部长为何不大喜欢
 来源:羊城晚报 浏览次数:1305次 更新时间:2016-02-17

《刘三姐》 资料图

《白毛女》、《刘三姐》、《平原游击队》、《冰山上的来客》、《保密局的枪声》……这些我们熟悉并喜爱的电影,都出自同一个地方——长春电影制片厂。作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影的影片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成长,它已凝结为一种共同的文化记忆……

1960年冬,苏里和制片主任孙明珠携片进京送审。第一次审查是在中宣部礼堂,审查者是中宣部副部长兼文化部副部长林默涵,还有几位苏里不认识的领导。组织部长安子文也在场,看得哈哈直笑。

看片结束后,林默涵说:我认为影片在政治上没有问题;关于艺术处理,我看这样也可以。这个舞台戏拍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当然舞台戏有舞台戏的特点,电影有电影的特点。影片的缺点是拍得不够抒情,太实了。我看无须大改了。你们让文化部的负责同志看看,看看他们有什么意见。如果他们问我的意见如何,我认为可以不改。

苏里一直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陪同领导审片。林默涵谈完意见后,苏里暗自松了一口气。

第二次审查也是在中宣部礼堂,主审是中宣部副部长周扬。看过影片,周扬说:我看这片子还可以嘛!首先政治上是没有问题的。周扬又问导演:你们的电影是不是根据舞台戏拍的?苏里说:是,我们依据的是广西来京演出的剧本,在柳州舞台戏剧本的基础上,又吸收了电影文学剧本的精华拍成的。在电影拍摄过程中,舞台戏已经在全国各大城市演出过,看过舞台戏的人就拿舞台戏和电影比,实际上,电影是电影,舞台戏是舞台戏。周扬就说:电影和舞台戏不同是允许的。舞台戏里有一些不雅的情节,拍进电影也不一定好。周扬还说:这个片子苏灵扬看了好几遍,她是个爱挑剔的人,很能吸引她,不容易。我看可以不改了,给文化部的同志看看是不是要改。

苏里知道,周扬说的苏灵扬就是周扬夫人。听过周扬的意见之后,苏里的心里又踏实了许多。

文化部部长沈雁冰和其他领导徐光霄、徐平羽、钱俊瑞一起审查了《刘三姐》。编剧乔羽也到场。因为还要审查《甲午风云》,导演林农也在场。沈部长不大喜欢《刘三姐》,看过之后说了一句话就走了。徐平羽发表意见说:为什么最近一些好的舞台戏一拍成电影就不生动了呢?上海的《追鱼》也不如舞台戏好看。

苏里刚刚踏实的心情又开始不安起来。

徐平羽谈过之后,徐光霄也说了几句,两人因为要开会都走了。

本文摘自:《羊城晚报》,作者:王霆钧,原题:一波三折《刘三姐》

承办单位:国是智库基金管理委员会 国湘控股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07309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王克桢楼506-507室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47602 62747662 62750165   邮箱:services@010551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