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新华社的同志将一帧照片上的陈毅隐去,将小平同志的照片移补过来,也见报了。这样做决不是要损害陈毅同志。因为陈毅同志还有其他照片可以上。这就是后来哄动一时,被江青大肆渲染的所谓“换头术”事件。
邓小平 资料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李健,原题:陶铸“文革”时对江青怒吼:我是国民党,主席和总理也是!节选
当6月1日陶铸奉调进京时,曾先去湖南为韶山引水渠剪彩。就在剪彩仪式上,他曾深情地讲话:“湖南是毛主席、刘主席,两位主席的家乡。”那时他不明白,“文化大革命”的矛头指向了刘少奇、邓小平;八届十一中全会实际上是把刘、邓“拉下马”了,陶铸却仍然不相信,也不这样看。陶铸对妻子说:“他们只是犯了错误。刘少奇还是国家主席,邓小平也还是政治局常委么。过去王明曾经犯了那么严重的错误,红区几乎损失90%,白区几乎损失100%,可是在延安七大毛主席还说服大家选他当中央委员。与王明错误相比,少奇、小平即便是有错误,也不会有那么严重,还是团结、批评、团结。”
何止陶铸这样想,绝大多数中国人在1966年的下半年都是这么想。就是说,陶铸的想法在中国有深厚广大的社会基础、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甚至在毛泽东发表了《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后,那些首当其冲地起来“造反”的红卫兵们也并没都联想到刘、邓身上。从“8·18”毛泽东首次接见红卫兵,到10月1日国庆节的盛大游行,那些热血沸腾的红卫兵不是还在有节奏地高呼吗?
“刘主席,我们要见毛主席!刘主席,我们要见毛主席!”那个时期的人们,一定还记得那大潮般的场面和声音。尽管林彪已经跃居第二位,但红卫兵要见毛主席时,首先想到的还是刘主席。这就是历史的分量。
没有刘少奇,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人民的解放史、中国革命的历史甚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都将出现巨大的空白。这个空白是任何其他人其他办法所无法填补的。
这也是历史的严酷无情。它是不以林彪、江青、陈伯达、康生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国庆节,毛泽东第四次检阅了百万红卫兵大军及革命师生,工农兵代表。盛会之后,新华社有关负责同志都到陶铸这里请示:“今年国庆的新闻照片如何见报?”依照惯例,新华社每年国庆之后都要发一组新闻照片。过去中央有规定:其中必须有毛主席和刘主席两人在一起的一张。八届十一中全会以后,形势明显有变,这次怎么办?陶铸略作沉吟,拍板决定:“按过去的规定办!”
见报是件大事。陶铸对准备见报的一组照片进行慎重审查,并马上发现了问题:“怎么没有小平同志的镜头?”陶铸问。
新华社的同志互相望望,犹豫道:“没有合适的。”“怎么回事?”陶铸立即指示:“一定要有小平同志的照片。”自从大搞“三面红旗”之后,毛泽东便多次抱怨“邓小平耳朵聋”,可是一开会就“躲”他很远。看来,这位倔犟的总书记,即使在八届十一中全会被“拉下马”后,仍然是这样。新华社的同志报告:“我们选过了,没有拍照上。”
这可真棘手了。陶铸深明现在这种“非常时期”报纸的重要性。多数大轰大嗡大吵大闹的造反派对这场运动本来就具有很大盲目性,何况当时还存在一些政治投机者,任何一次大的政治活动,哪些人见报了哪些人没见报就成了他们十二分关注的事情,他们就是从这里嗅查“问题”,从而决定其行动的。“有什么办法可以补救吗?”陶铸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