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华国锋同志坚持实事求是,工作扎实,作风务实。“大跃进”中,面对虚报、浮夸等不良风气和相互攀比、盲目追求高产的做法,他凭自己多年基层工作经验和深入各地实际了解到的情况,于1959年6月当面向毛泽东同志谈了自己对当时形势的看法,说:田瘦了,牛瘦了,人瘦了,产量不可能那么高了。他实事求是反映问题的态度受到毛泽东同志肯定和赞扬。
华国锋 资料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题:《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纪念华国锋同志诞辰90周年,节选
新中国成立这一年,28岁的华国锋同志南下湖南。从这时到1971年,他长期在湖南工作。
1949年初,华国锋同志任晋中南下支队一地委宣传部部长,随军南下来到湖南省湘阴县,担任解放后第一任湘阴县委书记。刚解放的湘阴,百废待兴。华国锋同志沉着稳健开展工作。他指挥南下工作团和当地地下党组织的同志,分赴全县各乡,放手发动群众,开展调查研究,迅速打开了局面,湘阴的支前、建政、剿匪、救灾、土改、生产等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不久,他调往湘潭工作,历任湘潭县委书记,湘潭地委副书记、专员公署专员,湘潭地委书记。当时正值党领导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他一边学习钻研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一边深入工厂、农村、街道调查研究。他结合湘潭地区实际,领导开展湘潭地区农业合作化运动,认真总结湘潭地区农业合作化经验,在1955年召开的党的七届六中全会上进行了介绍。1956年后,他先后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湖南省人民委员会文教办公室主任、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部长。1958年后,他历任湖南省副省长,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湖南省副省长、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兼湖南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等职务。在湖南省领导岗位上,他为全省多方面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华国锋同志重视抓农业生产,特别是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主持兴修了洞庭湖排涝、韶山灌区等大型水利工程。在韶山灌区建设过程中,他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妥善安置拆迁移民,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搞好建设。韶山灌区工程成为湖南省首个灌溉百万亩农田的大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对当地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华国锋同志十分支持发展杂交水稻。从1964年起,时任湖南安江农校教师的袁隆平同志在国内首次提出利用水稻杂种优势增加粮食产量即进行水稻杂交的设想,并着手进行研究。华国锋同志对袁隆平同志的研究非常支持和重视,请袁隆平同志在湖南省农业科学实验经验交流大会上发言,并将杂交水稻作为全省重点研究项目给以大力支持。调中央工作后,他仍然关心杂交水稻研究。华国锋同志的关心支持对促进杂交水稻研究成功、实现我国水稻生产重大变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华国锋同志注意抓工业生产、交通建设。除致力于发展煤炭、钢铁等基础工业外,他积极支持发展地方工业。根据毛泽东同志关于湖南要建成工业省的指示,他组织力量抓重点项目建设和施工,其中包括30套小氮肥设备、10套制糖机、湘江氮肥厂、矿山冶金设备、汽车生产等项目。他大力提倡和支持社队企业发展,组织与兄弟省区协作,扶持少数民族特需商品生产。他领导了湘黔、枝柳铁路在湖南的会战等重点交通建设项目。这一系列努力,使原本基础薄弱的湖南工业生产得到了较大发展,交通建设呈现出崭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