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历史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看历史 >> 现代 >> 浏览文章


毛泽东晚年自我评价 称自己是“中间派激进分子”
 来源: 浏览次数:1383次 更新时间:2016-10-20

核心提示:毛泽东接着痛斥此事,谴责肇事的极“左”派。他直言,“这在政治上毫无辩护的余地。”他又继续批评“极‘左’思想”,说自己是“中间派的激进分子”。

毛泽东 资料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美]罗斯·特里尔,原题:毛泽东晚年痛斥极“左”思想称自己是中间派的激进分子

由于促成了澳大利亚工党派代表团访问北京,我在中国受到了周恩来总理和其他一些部长的亲切接见。值得回忆的是在人民大会堂同著名诗人、作家郭沫若的会谈,《人民日报》和其他报纸对此进行了报道。

年近八旬的郭沫若对我说:“你是八点钟的太阳。”我那时只有32岁,不明白这番美言。郭沫若解释道:“中国人把一辈子分成三部分,35岁前是青年,35到55岁是中年,56岁以上称老年。我对周恩来说,应该还有另一类,75岁以上尊为‘超级寿星!’”但郭沫若接着说,这听起来很像“超级大国”。

郭沫若向我问起费正清,及埃德温·赖肖尔。费正清是哈佛的终身教授,与我共事。郭沫若说费正清是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的老朋友,后来又到了上海”,“费正清的日语很好,因为他出生在日本,父亲曾在日本传教。”当我提起郭沫若早年翻译过包括歌德和尼采在内的作家作品时,他说:“如今我们不读这些人的书了。”当我谈到中国的小说,他只提了古典著作《红楼梦》和《三国演义》等,暗指现代作家尚未做出巨大成就。

郭沫若的创作风格激情洒脱、气势恢宏,令无数中国人折服。他陪我到会场时,谈到了他最感兴趣的语言改革。他说:“拉丁化是理想的解决方案,但很难推广实施。50年代的孩子把拉丁文字写在汉字旁边,但当他们开始写汉字时,就把拉丁文字忘了!”【汉字拉丁化方案指汉语拼音方案,1955—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译者注】

当然比起解放时期,现在让中国人识字是当务之急。郭沫若说:“继续简化汉字也许是更好的办法,在普通话完全普及之前,我们不再考虑拉丁化了。不然,中国会分裂成不同的国家,各自说不同的语言。”

我曾读过梁漱溟著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于是我向郭沫若问起这位作者。郭沫若的评价是:“他是一位受佛教影响的哲学理想主义者。”新中国成立前,郭沫若与梁漱溟就是否接受马歇尔计划援助发生过冲突。郭沫若说,“人们说梁漱溟是一个心平气和、温文尔雅的人,但40年代无党派人士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梁漱溟上来要打我。他在为美国辩护。我觉得马歇尔想束缚住我们的手脚,帮助国民党。如果谁想去见马歇尔,他们应该清楚马歇尔的真正意图。梁漱溟不想那样说,因为他不相信是那样。他用胳膊肘撞我的肋骨,大声叫道,‘你自己去和他说!’”

1964年我曾来过中国,在这之后中国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但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动荡后,视觉上看到的变化却很少。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和其他城市的布局几乎没有变化。毛泽东曾使全国上下充满了高昂的政治热情,现在他们又重新陷入混乱;体制变革没能持续下去。“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政治运动,但几乎没有制定增强国力或改善人民生活的计划。

    红卫兵偏离毛泽东的指示进行造反,造成社会混乱不堪。在工厂和学校值勤的士兵建议建立新的军队领导,解散红卫兵。于是形势有了一定程度的扭转,社会恢复了秩序。但我发现60年代末的政治运动影响了经济发展,大批知识分子受到迫害。郭沫若告诉我,他后悔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我也知道,中国失去了亚洲和非洲一些国家的支持。

一个重大的外交政策转变可以从王府井的变化中反映出来。一座双层砖砌的防空洞从王府井书店一楼开始修建,向地下和两旁延伸。施工期间书店部分关闭。这一措施当然是为防备来自苏联的威胁。防空洞竣工时,整个书店恢复营业,防空洞的入口是隐蔽的。外交部一位官员告诉我说:“我们建造的防空洞要把全体北京人都保护起来。”

承办单位:国是智库基金管理委员会 国湘控股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07309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王克桢楼506-507室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47602 62747662 62750165   邮箱:services@010551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