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词的最后两句,原文是:“举大白,听(金缕)”,表示满腔悲愤,无可奈何,只能借饮酒写词听唱来消愁。为蒋介石送葬后几天,毛泽东仍念念不能释怀,下令把这两句改为“君且去,不须顾”,重新演唱录音。这一改,使送别的意味达到高潮,送朋友流亡外地变成了生离死别。毛泽东向蒋介石做了最后的告别。
毛泽东和蒋介石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国台湾网,作者:佚名,原题:毛泽东私下哀悼蒋介石改送别词“君且去”
一九七五年四月五日,八十九岁高龄的蒋介石死在台湾,临终留下遗言,棺材不落土,要等到将来有一天葬到大陆去。警卫人员从收音机里听到这个消息都十分高兴,起床后,便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毛泽东。出乎大家的意料,毛泽东听后并没有高兴,相反一脸的凝重。他对身边的人说:“知道了。”此时,没有人能理解毛泽东内心的复杂感情。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毛泽东私下为他举行了一场个人的追悼仪式。
君且去,不须顾
那天,毛泽东只吃了一点点东西,沉默庄严地把张元干的送别词的演唱录音放了一天。这首词只有几分钟长,反覆播放便形成一种葬礼的气氛。毛时而静静地躺着听,时而用手拍床,击节咏叹,神情悲怆。
词里写道: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这两句意思是:你我都是胸怀古往今来和国家大事的人物,不是那些卿卿我我谈论儿女恩怨私情的人。毛在跟蒋介石谈心。
词的最后两句,原文是:“举大白,听(金缕)”,表示满腔悲愤,无可奈何,只能借饮酒写词听唱来消愁。为蒋介石送葬后几天,毛泽东仍念念不能释怀,下令把这两句改为“君且去,不须顾”,重新演唱录音。这一改,使送别的意味达到高潮,送朋友流亡外地变成了生离死别。毛泽东向蒋介石做了最后的告别。
蒋的离世,统一大业留遗憾
从个人感情上面来说,这是英雄惜英雄的真情表露,而从两岸统一来说,蒋的离世,使得原本已经明朗的台海局势,又徒增波澜。
蒋介石一贯主张一个中国的原则,在其晚年多次公开反对“两个中国”的主张。1967年9月7日,蒋介石在与日本首相谈话时说,美国由于不愿卷入蒋介石反攻大陆的漩涡,于是有了两个中国的想法,借此苟安于一时,殊不知两个中国的办法,是我所绝对反对,而也是中共所不能接受的,仅为一种幻想而已。
但是就在1975年4月5日午夜,中国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因心脏病在台北士林寓所去世。蒋介石的去世,对于统一大业来说是一个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