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但25、26、27日接连三天,张冲再三找周(周恩来)商谈,“苦苦哀求”至不惜“为了国家”愿跪下恳求中共撤回公函,因“十二条中,取消命令,取消一党(国民党)专政,今天实做不到”。
周恩来与张冲 资料图
本文摘自:《抗战前后国共谈判实录》,作者:杨奎松,出版:新星出版社
1941年1月下旬,日军突然对国民党正面守军发起大规模进攻,使得两党僵持的对抗局面开始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一方面,张冲找到周恩来,提出国共必须找到妥协办法,而他提议以华中中共军队展期北移和将新四军归入八路军增编一军的办法,使双方矛盾得以缓解。尽管张冲声明纯为私人意见,但中共方面显然将其视作蒋介石示好的一种表现。
与此同时,由于日军继续进攻国民党军,显示出前此中共把事变的发生与国民党的投降可能相联系,并无根据,毛泽东也迅速提出:“日蒋矛盾仍是目前的基本矛盾”,估计“反共高潮可能下降”,因而重又开始设想恢复国内团结的可能性。从中共中央2月2日给各地领导人的指示中可以看出,中共虽然仍旧明确要求坚持十二条,“目前绝不松口”,但事实上已经提出准备“在适当条件下不拒绝妥协”的问题。随着蒋用于包围陕甘宁边区的中央军部分东调增援,华中地区国民党军队处境困难,毛进一步判断,国民党军事进攻已经终结,因而其“剿共计划已经根本打破了”,“内战已可避免”,国共两党“已开始有了妥协的基础”。
2月中旬,眼看象征国内团结的国民参政会二届一次会议即将召开,各小党派开始积极设法缓和两党关系,国民党方面也巴不得能劝说中共代表出席。10日,黄炎培等与周恩来讨论中共出席条件,双方最终达成妥协,即可将中共所提皖南事变善后十二条办法提到参政会上要求讨论,并在参政会以外成立各党派委员会讨论国共关系和民主问题。
对此,中共中央考虑后复电表示同意,强调必如此才能“恢复国共团结、重整抗日阵容、坚持对敌抗战”。但事实上,正如毛泽东对周所说:目前做法仍是僵局,因为蒋是不会承认十二条的,哪怕是一部分也不可能。果然,以中共七参政员名义拟就的致国民参政会公函经张冲转交参政会议长王世杰后,王当即托张冲转告周恩来:“如此做法,只能促成破裂,决不能威吓中央,盼其将来电撤回。”对此,在请示延安后,周再告张冲,致参政会公函不能撤回,如国民党同意商谈,并认为不宜在参政会讨论,自可在会外谈判。只是在没有取得满意结果之前,我们不能出席参政会。双方为此反复交涉两周时间,未得结果。周恩来明确讲:国民党指责我们为“奸党”“叛军”,如今不仅不道歉,还要我们来给你们捧场,“岂不是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