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内领导同志中公开反对“洛甫及毛王的提纲和意见”的只有凯丰。他对会议表示持保留意见。
遵义会议 资料图
本文摘自:《快乐老人报》2016年11月10日第14版,作者:程中原,原题:张闻天再三推辞做中央总负责人
陈云当年所作的这段权威性的述评,十分清楚地告诉人们,洛甫(张闻天)同毛泽东、王稼祥商量后拟定的,作“反报告”时手里拿的那个批评错误军事路线的“提纲”,以及毛泽东、王稼祥在会上发表的意见,是遵义会议上的主导意见,得到了周恩来及除凯丰、李德和博古以外的其他同志的“完全同意”。也就是说,“洛甫及毛王的提纲和意见”代表了中央政治局多数同志和各军团首长的共同想法。
周恩来主动承担责任
根据现有史料,在张闻天作“反报告”后,会议继续进行的情况大致是这样的:首先,毛泽东作了重要发言。讲了大约有一个多小时,分析了错误军事路线的症结所在。紧接着发言的是王稼祥。他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的发言和洛甫的“反报告”,提出由毛泽东来指挥红军。朱德历来谦虚稳重,这次会上则声色俱厉地追究临时中央领导的错误,谴责他们排斥毛泽东,依靠外国人李德丢掉根据地,牺牲了多少人命。在前线担任指挥的各军团领导同志,都以亲身经历批评“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赞同张闻天的“反报告”和毛泽东的发言。只有林彪(一军团军团长)例外。他在第五次反“围剿”的“左”倾错误中是一员干将,在会上被批判的“短促突击”等,是林彪鼓吹过的。他没有多讲话。
周恩来是军委负责人,他在副报告中承认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军事领导的战略战术的错误,并主动地承担责任,同时批评李德、博古的错误。对张闻天的“反报告”和毛泽东、王稼祥等的意见,他表示“完全同意”。他还全力推举毛泽东来指挥红军。周恩来态度的转变也不是偶然的。周恩来后来分析过自己在遵义会议上与博古的态度根本不同的原因。他说:“在黎平争论尤其激烈。这时李德主张折入黔东。这也是非常错误的,是要陷入蒋介石的罗网。毛主席主张到川黔边建立川黔根据地。我决定采取毛主席的意见,循二方面军原路西进渡乌江北上。李德因争论失败大怒。此后我与李德的关系也逐渐疏远。我对军事错误开始有些认识。军事指挥与以前也不同,接受毛主席的意见,对前方只指出大方向,使能机动。因此遵义会议上我与博古的态度有区别。”
博古没有压制不同意见
博古是会上主要批判对象之一,但是态度还是比较端正的。他主持会议,却不利用职权压制不同意见,表现了一定的民主作风和磊落态度。他也并非毫无自我批评精神,但限于当时还没有真正觉悟,所以他在报告和发言中,“只承认在苏区工作的政策上有个别的错误,在军事指导上,有个别政策的错误,不承认是路线的错误,不承认军事领导上的错误”。
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内领导同志中公开反对“洛甫及毛王的提纲和意见”的只有凯丰。他对会议表示持保留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