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一带一路 >> 报告分析 >> 浏览文章


内蒙古可成为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
 来源:凤凰网 浏览次数:2276次 更新时间:2016-02-22

作者:赵可金 凤凰国际智库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当代院副教授,兼任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基地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国际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理事,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015年入选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4200公里,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常住人口为2500万,境内资源丰富,有“东林西矿、南农北牧”之称,草原、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积居全中国第一,稀土金属储量居世界首位,也是中国最大的草原牧区。在历史上,内蒙古一直是游牧民族生活的地区,成为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争夺的焦点。近代以来,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蚕食了中国北部边疆大片领域,还通过倾销商品、输出资本、修筑铁路和掠夺资源等方式,控制蒙古地区的经济命脉,并策动了蒙古国独立。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近年来,内蒙古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口岸优势,与京津冀、东北、西北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密切,经济发展速度很快,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78万亿元,人均GDP超过中国大陆水平,部分地区比如呼包鄂地区发展水平已经与沿海发达地区差距不大。

    在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要“发挥内蒙古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根据这一规划,在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内蒙古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加大与俄蒙及沿海港口、内陆省区互联互通公路通道建设,优先打通缺失路段,加快构建北疆草原“新丝路”,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有效连接,发挥好向北开放开发前沿阵地和桥头堡的功能作用。同时,内蒙古作为国家的北大门,向内连接着国内广大的消费市场,向外连接着资源丰富的俄罗斯和蒙古国,并通过俄蒙陆路与欧洲大陆实现相互连通,内蒙古和俄罗斯、蒙古国之间边境经贸往来、地区合作、文化交流十分密切,经济相互依存度及相互关联度较高,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的必经之地和重要节点。因此,内蒙古自治区对接“一带一路”,要着力做好建设经济大通道、向北开放前沿阵地和重要经济节点三篇文章,将环渤海经济圈与中蒙俄经济走廊结合起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格局向北展开和均衡发展。

一、建设连接环渤海经济圈与中蒙俄经济大通道

    作为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链接蒙俄的必经之地,内蒙古对接“一带一路”需要实行基础设施先行。据统计,从2007年开始,内蒙古对俄、对蒙国际道路运输发展继续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内蒙古国际道路运输货运量连续八年处于全国第一位,表明在国际运输通道方面,内蒙古有很大潜力。为此,内蒙古提出将抓住建设沿边经济带的机遇,积极推进以满洲里、二连浩特、珠恩嘎达布其等国家重点口岸为支点,以国家运输枢纽为重要节点、以跨境物流为引领的联接亚欧的国际道路运输大通道建设。在内蒙古的对接方案中,提出重点推进两条出海通道、三条能源资源通道和三条旅游通道建设。其中,在出海通道方面,内蒙古强调加强二连浩特、珠恩嘎达布其两个口岸出海通道,通过高速公路建设和铁路实现与天津、锦州及环渤海地区的港口的互联互通。在资源能源通道方面,强调完善策克、甘其毛都、满都拉三个口岸与内陆省区互联互通资源能源通道。在旅游通道方面,加强阿尔山、额布都格和阿日哈沙特三个口岸旅游通道建设。

    由于内蒙古高原人口稀少,多处于高山、戈壁、荒漠地带,且地质情况比较复杂,当地财政收入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有较大资金缺口,无法实现自我融资,建设难度比较大。为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议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上对重要经济通道进行必要的倾斜,尤其是瓶颈路段,要加大建设资金不出力度,在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上加强与俄蒙及周边省区合作,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提升道路通达水平,加快构建联通内外、安全畅通的北疆草原“新丝路”。

    从整个中蒙俄交通运输通道建设情况来看,内蒙古已经基本实现了运输网络化布局。在铁路方面,由于满洲里和二连浩特两口岸相继开通了渝蒙俄、粤蒙俄、湘蒙欧、汉蒙俄、营满欧、哈满俄、郑蒙欧、蓉蒙欧和津蒙欧等集装箱班列,逐步实现常态化开通,基本实现了对中东欧铁路沿线站点的全覆盖。在公路方面,十几条以口岸为中心的高等级公路已初步形成了边境地区与内地相连的公路网络。因此,今后的重点是加快相关管理体制和制度的互联互通,沿线交通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之间加强对接,实行陆海联运、统一规范、高效管理,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最具活力的欧亚经贸大通道。

 环渤海经济圈

在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基础上,要重点发展商贸物流运输通道、能源资源通道和旅游通道建设。建议内蒙古自治区要确立物流商贸兴蒙的理念,充分发挥土地广袤、地理区位优越的优势,大力加强物流园区、综合保税区、专业化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有效地解决地区运输瓶颈问题,逐步形成了不同经营模式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开发向蒙俄开放的边境口岸和跨境经济合作区

    内蒙古自治区扼守中国的北大门,是蒙俄与内地互通的咽喉要地,决定着向蒙额乃至欧洲开放的进程,也影响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北线对接。早在300多年前,俄罗斯彼得大帝就派出了著名的伊台斯商队,内蒙古大草原活跃着一条“万里茶道”,成为沟通从福建武夷山、湖南安化到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万里商路,沿线之间的人文交流和商贸合作有着深厚的基础。目前,内蒙古正式开放的公路(水路)口岸有11个,包括满洲里、黑山头、室韦等3个中俄公路(水路)口岸,满洲里口岸为最大的对俄开放口岸,还有策克、甘其毛都、满都拉、二连浩特、珠恩嘎达布其、阿尔山、额布都格和阿日哈沙特等8个中蒙公路口岸,二连浩特口岸为最大的对蒙古国开放口岸。满洲里、二连浩特、甘其毛都和策克四大口岸的年出境货运量都超过1000万吨以上,满洲里突破3000万吨。随着“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中蒙俄之间的口岸、港口互联互通变得至关重要。建议内蒙古自治区加强对口岸工作的领导和管理,通过与蒙古、俄罗斯、天津、辽宁等港口和口岸加强互联互通,创新口岸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推进通关专业化、便利化。尤其是要依托满洲里和二连浩特口岸,建设综合保税区和带有自由贸易区性质的跨境经济合作区,以现代物流、保税仓储、国际贸易和保税加工四大产业为重点,将满洲里、二连浩特逐渐发展成为服务全国、面向俄蒙、辐射东北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在中俄关系中,满洲里地处欧亚大陆桥交通要冲,是我国东北和环渤海地区通往俄罗斯和欧洲最便捷最重要的陆海联运大通道,承担着中俄贸易65%以上的陆路运输任务,口岸出入境人员占全国对俄口岸的35%,是中俄陆路经济大通道轴线上的重要支点。建议满洲里市确立建设中俄陆路交通大通道、贸易大通道和人文交流大通道的思路,实施连接蒙俄和融入东北战略,着力提升口岸便利化水平、建设综合保税区和带有自由贸易区性质的跨境经济合作区和物流仓储展示基地、中俄蒙人文交流基地,进一步完善和扩大区域协调联络机制,为新形势下推动中俄双边关系和各领域互利合作注入了强劲动力。

    和满洲里一样,二连浩特也是我国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素有“北疆明珠”之称。在历史上,二连很早就成为“茶叶之路”、“草原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交通节点。二连建有中国通往蒙古国的惟一一条铁路口岸和重要的公路口岸,背靠呼包鄂经济带和环渤海经济圈,面向蒙古国、俄罗斯及欧洲国际市场,很快发展成为中国第二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和新时期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合作走廊的重要枢纽。近年来,二连浩特市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入世贸组织机遇,充分发挥铁路国际物流骨干优势和欧亚大通道枢纽作用,努力打造“草原丝绸之路”的物流新节点,着力完善过货通关、物流贸易和落地加工三大功能,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城市功能明显增强,为构筑欧亚国际大通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议二连浩特在既有基础上,积极推进跨国城市沟通,做好内联内地和外联蒙俄的“二联”工作,积极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呼包银经济带,拓展与天津港、锦州港、曹妃甸等港口联运业务,开创开放互动、合作互促的发展格局。此外,二连浩特作为国务院确定的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要大力与蒙古国合作建立的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等地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为二连浩特发展和中蒙关系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三、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重要节点的呼包鄂城市群经济圈

    在推动通道建设和口岸开放的同时,为承接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产业转移、带动内蒙古其他地区的发展,内蒙古自治区还要积极推进呼包鄂城市群经济圈建设,打造带动内蒙古发展的区域增长极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呼包鄂城市群呼包鄂城市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的核心区,距离北京500公里、距离天津出海口600公里,毗邻俄罗斯和蒙古国,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呈品字形分布,三者有着非常密切的经贸和社会联系,是全国重要的能源、煤化工基地、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和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北方地区重要的冶金和装备制造业基地。近年来,该区域确立“产业多元、产业延伸和产业升级”的发展思路,已发展成为内蒙古最具活力的城市经济圈,被誉为内蒙古的“金三角”地区。然而,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后,以鄂尔多斯为代表,陷入发展困境,如何摆脱目前的困境,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

实现呼包鄂地区脱困,“一带一路”可能是一个机遇。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呼包鄂地区处于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龙头的环渤海经济圈、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与蒙俄以及欧洲经济互联互通之间的中间地带,在发展战略上同两大经济圈对接,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呼包鄂地区的一个重要途径。建议内蒙古自治区实行“两路突破”的战略,以呼包鄂城市群经济圈建设为中心,通过城际高铁、高速公路、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一小时工作生活圈”,推进呼包鄂一体化。尤其是呼和浩特要充分发挥自治区首府以及与蒙古国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和合作交流源远流长的优势,打造一个连接城乡、沟通内地与蒙古国及俄罗斯的物流仓储基地、现代服务网络和中外人文交流中心。

在呼包鄂一体化的基础上,以呼和浩特为中心,分别以乌兰察布和包头为支点,实行东西向和南北向“两路突破”战略,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从东西方向突破来看,要推进包头-呼和浩特-乌兰察布一体化,以乌兰察布为支点,积极对接京津冀协调发展国家战略和环渤海经济圈,承接产业转移和产能合作。尤其是要借助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东风,积极改善公路、铁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推动旅游景点的互联互通,创造更多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为呼包鄂城市群经济圈助力。从南北方向来看,以包头和鄂尔多斯多支点,积极推进与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经济圈对接,开辟关中城市群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对接的新通道,形成多点呼应、抱团取暖的发展态势,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助力。

总之,由于内蒙古地区地处中国与蒙俄交通要地,是中国向北开放的前沿门户,在对接中蒙俄经济走廊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内蒙古要抓住机遇,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突破口,积极做好中蒙俄经济大通道建设、边境口岸和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和呼包鄂城市群经济圈建设三篇文章,将内蒙古发展与中国发展战略全局结合起来,实现内蒙古与中国发展全局的共同发展和协调发展。尤其是在十三五期间,内蒙古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必须形成明确的发展战略,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通过大胆改革和扎实行动,努力实现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承办单位:国是智库基金管理委员会 国湘控股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07309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王克桢楼506-507室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47602 62747662 62750165   邮箱:services@010551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