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一带一路 >> 报告分析 >> 浏览文章


黑龙江要担起北线突破的重任
 来源:凤凰网 浏览次数:2001次 更新时间:2016-02-22

    作者:赵可金 凤凰国际智库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当代院副教授,兼任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基地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国际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理事,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015年入选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最东北部,以乌苏里江黑龙江为界河与俄罗斯为邻,是中国北部边疆重镇。同时,黑龙江又是中国重工业基地和产粮大省,工业门类以机械、石油、煤炭、木材和食品工业为主,黑龙江省粮食总产多年全国第一。总体来看,黑龙江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雄厚,有人口3835万,2014年经济总量15039亿元,主要集中在在哈大齐工业走廊地区、牡绥地区和东部煤电化基地,呈现为“一心两翼”为主体的发展格局,即以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大庆市等城市为支撑的哈大齐工业走廊和城市群中心区,以佳木斯市、双鸭山市、鸡西市、鹤岗市、七台河市等城市为支撑的东部煤电化基地城市群和以牡丹江市、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和绥芬河口岸为支撑的沿边开放桥头堡和枢纽站。然而,近年来,与东北地区其他省份一样,受制于“三期叠加”和煤炭钢铁等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黑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也遇到了严重的困难,经济增速在全国排名垫底。如何突破困境,实现黑龙江老工业基地的重新振兴,成为黑龙江全省上下面临的紧迫课题。

    黑龙江“一心两翼”的发展战略格局分布图

    黑龙江的龙江丝路带构想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提出后,给黑龙江带来新的机遇。在国务院授权三部委发布的《愿景与行动》中,黑龙江占据十分显赫的地位。比如强调要完善黑龙江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利用内陆纵深广阔、人力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优势,依托哈长城市群等重点区域,推动区域互动合作和产业集聚发展;继续发挥沿线各国区域、次区域相关国际论坛、展会以及中国—俄罗斯博览会等平台的建设性作用。在《愿景与行动》公布后,黑龙江省积极响应,迅速提出了“利用满洲里至绥芬河铁路通道,打造一条起自黑龙江通达俄罗斯和欧洲腹地的新‘丝绸之路’”的设想,得到了中央充分肯定与支持,并提出了构建“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总体设想,制定了《“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规划》,组建了领导小组和办公机构。迄今为止,“龙江丝路带”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年度推进计划等在内的规划实施体系,形成了多方联动、全力以赴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工作机制,并且主动走出去,以俄远东地区、东北亚地区、港澳台为重点,宣传、推介、对接“龙江丝路带”规划,已经形成了广泛共识。不难看出,在省市区对接“一带一路”方案,黑龙江省是最为成熟且行动最为得力的省市之一,中央对“一带一路”的愿景倡议已经实实在在地转化为符合地方发展实际情况和资源优势的行动方案。

一、打造一个核心经济圈:哈长城市群经济圈

    哈长城市群是以哈尔滨、长春、齐齐哈尔、大庆等为中心并辐射带动周边若干中小城市的城市群,是国家二级城市群。城市群的意义在于聚集产业和生产要素,推动资源优化配置,成为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开发和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哈尔滨和长春与周边城市地理临近,高铁一个小时即可抵达,可以建设一小时工作生活圈。随着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启动,城市群尤其是中心城市在商贸、物流、信息、创新创业、旅游和社会服务方面将会存在很大发展潜力,如何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工业优势和城市的现代服务业优势在“一带一路”战略对接中释放出来,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要打造哈尔滨成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哈尔滨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国际化大都市,兴起源自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建成,哈尔滨成为沙俄铁路总枢纽和管理中心,工商业和人口开始在哈尔滨聚集,很快发展成为国际性商埠。改革开放以来,哈尔滨作为和黑龙江省会城市被列为计划单列市,1993年又被列为全国仅有的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并先后设立了国家级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3)、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4)、哈尔滨宾西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6)、哈尔滨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4)。进入21世纪以来,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越来越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心城市。建议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以拓展对俄经济外交和经贸合作为主线,以打通对俄经贸大通道为切入点,重点打造“四个中心、一个集聚区、一个国际枢纽”,即东北亚区域商贸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国际科技合作中心、对俄文化旅游中心,建设开放型产业集聚区和东北亚重要的国际枢纽,全面构建多产业、宽领域、大纵深的开放型经济体系,逐步形成面向俄罗斯、覆盖东北亚的经济辐射力,争创中俄合作示范城市,打造中俄区域合作的引擎。

    要积极推进哈(尔滨)长(春)齐(齐哈尔)一体化,打造国际区域商贸和人文交流中心。目前,哈尔滨市正在努力建设10 个对俄贸易加工区,东北亚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区、中俄信息产业园哈尔滨园区、哈尔滨银行、开设首家俄罗斯远东地区分行、申报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建设全国最大的中俄贸易电子商务人才基地,开通直飞俄罗斯叶卡捷琳堡货运包机,哈尔滨越来越成为中俄国际商贸中心。建议哈尔滨市放宽视野,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以抱团取暖的方式,充分利用中国-俄罗斯博览会、哈尔滨冰雪节、哈尔滨之夏音乐会、长春电影节等平台,深化人文交流,建设国际文化名城,推动中国与俄罗斯、蒙古等东北亚国家和世界各国的人文交流,提升哈长城市群经济圈的国际影响力。

二、推进“两大发展通道”:龙江陆运丝路带和水运丝路带建设

    黑龙江地处俄罗斯远东地区与日本海交汇地带,是沟通欧亚地区的交通要到。在陆地上,早在100多年前,随着“中东铁路”贯通,以哈尔滨为中心的绥芬河至满洲里、哈尔滨至大连构成的“丁”字型干线铁路已经成为联结亚欧的重要贸易大通道。在水运方面,黑龙江-阿穆尔河与乌苏里江沿边境注入鄂霍次克海,通过水运可以直达海洋,近年来俄罗斯实施远东开发战略,辟建14个超前发展区,斥巨资改造西伯利亚铁路,建设海参崴自由港,随着北冰洋海上运输通道的开辟,将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因此,黑龙江对接“一带一路”,就是要以哈尔滨为中心节点,打通联接亚欧的“黑龙江通道”,建设联接亚欧的国际货物运输大通道,吸引生产要素向通道沿线聚集,发展境内外对俄产业园区,打造跨境产业链,构建发达的外向型产业体系,努力形成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要在陆地上推动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能源管道、通讯网络的互联互通,打通关键节点,畅通瓶颈路段,建设国际物流商贸经济带。建议黑龙江加强与内蒙古的协同发展,西联通内蒙古满洲里,进而接入俄罗斯西伯利亚、贝阿铁路系统,向东加强绥芬河口岸与俄罗斯海参崴的互联互通,实现陆港联运、海陆畅通。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础上,推进哈尔滨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吸引国际物流公司到黑龙江投资创业,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在畅通物流商贸通道的基础上,以沿线城市为依托,以各类开发区和产业园区为平台,推动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优势的转化振兴。

    要在水运上推动沿黑龙江、乌苏里江一直到俄罗斯境内阿穆尔河流域的航线合作,在码头互联互通、水运公司网络连接、航线安全治理等方面推动各方面的合作。尤其是要在历史上冰雪丝路的基础上,探索沿河经济带建设,要通过沿河设立科技创新区、商贸物流基地、跨境经济合作区等,推动中俄跨河大桥建设,以推动中俄边贸与经济合作发展。

三、建设多节点向北开放的前沿窗口

    黑龙江与俄罗斯的水陆边界长约3045公里,沿线有黑河市、绥芬河市、同江县、东宁县、呼玛县、饶河县等边境城市,尤其是绥芬河市和黑河市,是中俄边境重要城市,可直达俄罗斯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哈巴罗夫斯克和海参崴。打通“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的门户,主要靠提升边境城市的支点效应。

    绥芬河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距俄远东最大的港口城市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210公里,距俄远东自由经济区纳霍德卡270公里,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承接我国振兴东北和俄罗斯开发远东两大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中外陆海联运的重要节点,被誉为连接东北亚和走向亚太地区的“黄金通道”。作为黑龙江省直管试点市和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边开放城市,绥芬河开放度有了很大的提升,2013年,绥芬河市被国务院批复为中国首个卢布使用试点市,绥芬河也设立中俄绥—波互市贸易区(中国绥芬河——俄罗斯波格拉尼奇内互市贸易区),这些都为打通到海参崴的通道奠定了坚实基础。建议黑龙江省进一步提升绥芬河在开放型经济体制中的地位,建设绥芬河自由贸易试验区,依托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和绥芬河欧安,积极开展出口加工和物流、商贸服务业。同时,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推进通关便利化,在哈尔滨、牡丹江和绥芬河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基础上,建设绥芬河物流仓储基地,推进与海参崴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增强绥芬河服务黑龙江对外开放的能力。

    与绥芬河类似,另一个值得重视的是被称为“北国明珠”、“欧亚之窗”的黑河市。黑河市以黑龙江主航道中心为界,与作为俄罗斯远东地区第三大城市的阿穆尔州州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最近距离750米,是东西方文化的融汇点。作为中国首批沿边开放城市,黑河市中国北方重要边境贸易口岸和边境滨江城市,是我国面向俄罗斯开放的国际化门户和重要桥头堡。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隔江而望,在城市外交和各领域合作上有着巨大的区位优势。自1987年开始,黑河在全国率先恢复中苏边境贸易,开展中俄经济技术合作和国际金融结算业务,开通中俄边境旅游和国际微波通讯,开创了中俄合作史上“五个第一”。近年来,黑河大力推动“中俄双子城”建设,通过推进市际交往、经济协作和人文交流,加强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的一体化建设,使之成为中俄外交关系的一个重要枢纽。建议黑龙江省支持黑河推进与布拉戈维申斯克的同城化进程,与俄阿穆尔州政府通过扩大市际交往,联手打造“两国一城”,推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同时,在增进市际交往和推进互联互通基础上,黑河市应重视加快边境经济协作区建设,推进贸易合作、项目合作、园区建设等,依托俄罗斯能源、资源,面向俄罗斯市场,加快构建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大通道、大窗口、大平台、大基地,持续延伸产业链条,产业集聚效应日益突出,逐步发展成为国家沿边开放的窗口和进军俄罗斯市场的国际化门户和重要桥头堡。

    总之,黑龙江作为历史上冰雪丝路的重镇,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举足轻重,担负着北线突破的重任。长期以来,由于俄罗斯在开发远东战略上的谨慎态度,使得黑龙江的对外开放进程进展缓慢,呈现出中方一头热的尴尬格局。随着俄罗斯开发战略步伐的加快以及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提升,为黑龙江扩大对北开放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尤其是“一带一路”作为一项国家整体发展战略,黑龙江的对北开放也有了来自内地强有力的支持。只要黑龙江坚持“一中心、两通道、多节点”的对接思路,牢牢把握龙江丝路带的方向,一张图纸干到底,就一定能够实现黑龙江开放型经济体制的新跨越,为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和中蒙俄经济走廊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

承办单位:国是智库基金管理委员会 国湘控股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07309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王克桢楼506-507室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47602 62747662 62750165   邮箱:services@010551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