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一带一路 >> 报告分析 >> 浏览文章


用好一带一路,贵州将实现开放型后发赶超
 来源:凤凰网 浏览次数:2054次 更新时间:2016-02-22



作者:赵可金 凤凰国际智库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当代院副教授,兼任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基地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国际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理事,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015年入选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


    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贵州角色比较尴尬,在国务院授权三部委发布的《愿景与行动》中,贵州一个字也没有被提及,贵州地处西南腹地,地势西搞东西,既不沿海,也不沿边,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很难作为“一带一路”的枢纽和门户。然而,贵州并非一无是处,贵州是矿产资源大省,已发现矿产110多种,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用砂岩、饰面用辉绿岩、砖瓦用砂岩等保有储量排在全国前列。煤炭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优良,素有“江南煤海”之称,铝土矿、磷矿储量占全国总量的40%以上。最重要的是,贵州是生态资源大省,境内山清水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有绚丽多彩的喀斯特景观,是吸引游客的避暑胜地和度假天堂。因此,贵州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只要抓住机遇,主动融入和积极参与这一开放型后发赶超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贵州就一定会找到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



一、贵州对接“一带一路”要通过“北联、东进、南下”

    传统上,贵州是一个僻居西南地区的内陆省份,既没有地理区位优势,也没有交通便利,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直到明朝才独立成省。由于地理封闭和交通不便,贵州长期以来思想相对保守,直到上世纪末贵州才通过铁路、公路和机场网络与外界实现了互联互通。“一带一路”的提出,对贵州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也一下子改变了贵州僻居内陆的劣势,贵州向北可以经过重庆、成都连接欧亚大陆桥,直接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南可以通过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连接广东、广西等地,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使贵州成为陆海统筹、左右逢源的黄金地带。2015年7月1日,从贵阳到德国杜伊斯堡的黔深欧海铁联运班列、中欧班列正式开行,标志着贵州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便捷物流大通道正式形成。因此,建议贵州对接“一带一路”要通过“北联、东进、南下”,建设沟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运输通道和重要物流枢纽,打造贵阳内陆型经济开放高地,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战略支撑。

    贵州要打通北上通衢,融入成渝城市群经济圈,对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要通过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由贵阳向北经重庆、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再向西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最终抵达德国杜伊斯堡,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议贵州加强与重庆、四川的发展战略对接,沿铁路发展临轨经济,推动贵阳-遵义一体化,为贵州链接成渝城市群打通大通道,汇入丝绸之路经济带。

    贵州要架设东进桥梁,融入长江经济带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圈,对接长江经济带。要通过贵广高速铁路、沪昆高速铁路以及高速公路网将贵州与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链接起来,借助沿海发达地区,带动贵州实现新跨越。建议贵州加强与沿海地区省份的战略对接,推动产业园区对接,承接产业专业,发展新兴产业,加强铁海联运,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贵州要打通南下瓶颈,融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要充分发挥近海、近江、近边的优势,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畅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积极融入广西主导下的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圈。建议贵州积极融入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通过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区际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内河航道等,并尝试与广东、广西、云南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关系,与钦州、北海、防城港实现通关一体化,打通贵州的出海口。

二、开放是贵州实现新跨越的必由之路

    对贵州这样的内陆省份来说,开放是贵州实现新跨越的必由之路,也是对接“一带一路”的根本所在。近年来,贵州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高标准举办了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酒博会、数博会、茶博会、民博会、世界山地旅游大会等国际性重大活动,极大提升了贵州对外开放活跃程度和投资开发吸引力。贵州的经验表明,贵州只有主动搭建对外开放平台,广结四海朋友,提升贵州的国际影响力,贵州才能克服地理区位和交通不便的障碍,实现与“一带一路”的大联通和自身的大发展。


贵州地处西南内陆地区,全省有3500多万人口,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如何带领3500万贵州人民与世界实现互联互通,是贵州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搭建贵州对外开放平台,首要的是依托贵州机场,搭建联通世界的航空网和空港经济圈。目前贵州有贵阳一个干线机场和遵义新舟机场、铜仁凤凰机场、兴义万峰林机场、安顺黄果树机场、黎平机场、荔波机场、毕节机场、黄平机场、六盘水月照机场等八个支线机场,初步形成了覆盖贵州的机场网络。建议贵州省依托贵阳龙洞堡机场,启动建设贵阳空港综合经济试验区建设,推动龙洞堡新城与贵阳主城区的一体化,再造一个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新贵阳,使之成为带动贵州走向世界的孵化器和增长极。

在推动贵阳空港综合经济试验区建设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贵安新区和贵阳综合保税区的拉动效应,将贵阳建设成为贵州经济区最富活力的增长极。自2011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栗战书和时任省长赵克志提出贵安新区概念以来,该区已在2014年1月6日经被国务院确立为国家级新区,致力于建设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同时,2014年12月27日,贵阳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着力打造主要是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为重点产业,以产城一体化互动发展为目标的国内首个山地生态型综合保税区,建设具有国内特色的生态保税新城。建议贵州省在两个开放引擎基础上,充分利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泛珠三角地区等平台,积极参与东南亚、南亚等国际区域合作,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将开放平台嫁接到全球化大舞台上。

由于贵州全省60%以上的经济总量主要集中在以贵阳市为中心的中部地区,贵阳对外开放的水平直接决定着贵州开放水平。因此,要通过贵阳空港综合经济试验区、贵安新区、贵阳综合保税区的发展,驱动贵阳-遵义一体化和贵阳-安顺一体化,聚集经济资源,聚集产业集群,聚集生产要素,在贵州省崛起一个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带动贵州全省与“一带一路”对接,与整个世界互联互通,推动贵州省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三、建议贵州明确制定大数据强省战略和“互联网+”战略

    将贵州尤其是贵阳打造成“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和区域增长极,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特别是确立发展的比较优势。从贵州的实际情况来看,贵州最主要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优越、民族文化多样和大数据产业发展上。从当下中国经济发展全局来看,贵州是首个国家级大数据集聚发展示范区,以贵阳、遵义、贵安新区为中心建设大数据基地已经蓄势待发,相比能源资源、贵烟贵酒贵茶等传统经济形态的失速和被边缘化,实施大数据战略和“互联网+”战略,打造中国数据之都可能是贵州实现后来居上的主导战略选择。

“云上贵州”将辐射全国

2014年10月,“云上贵州”系统平台正式开通运行,并与阿里巴巴集团、中软国际公司、浪潮集团、中国联通合作,自主搭建云计算基础设施,贵州有希望成为国家级的大数据内容中心、服务中心和金融中心。因此,建议贵州明确制定大数据强省战略和“互联网+”战略,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大力推动制度创新,设立大数据产业基地,吸纳全世界的大数据产业公司入驻,实现大数据产业集聚,打造中国“数据硅谷”。

在集中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同时,贵州也要积极实施“互联网+”战略,特别是“大数据+”战略,将贵州的大数据优势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对接,积极发展大数据健康医药产业、休闲度假产业、生态旅游产业、文化娱乐产业、电子商务产业等,将大数据的发展优势与贵州的生态资源优势、民族文化优势和医药养生优势结合起来,形成贵州在互联网时代的新优势。尤其是在对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过程中,贵州省要严把生态红线,坚决杜绝承接污染产业,将贵州打造成为“数据开发之都、旅游度假天堂”。

总之,尽管贵州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的角色并不突出,但只要贵州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充分释放本土优势,集中精力对接三条经济走廊、打造内陆型开放新高地以及建设中国数据之都,就一定能够改变贵州的劣势,实现后来居上,成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重要角色。尤其是在各地均强调发展基础设施、商贸物流、投资金融等的同时,贵州要坚持战略定力,充分发挥生态旅游强省的优势,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和互联网产业,就一定会走出一条适合贵州发展的道路来。

承办单位:国是智库基金管理委员会 国湘控股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07309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王克桢楼506-507室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47602 62747662 62750165   邮箱:services@010551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