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消息曝出北京通州、亦庄“房价下跌20%”,马光远、叶檀等经济学者和评论者发声,认为涉及房地产数据的统计当中,如果不阐述清楚样本筛选方式、样本数量、计算方式,那么这些数据都存在可疑的成分,严重的有可能会错误地引导预期,给市场的参与者,特别是购房者,造成信息盲动和焦虑。
别让失实的房价数据对市场形成误导
涉及房地产数据的统计当中,如果不阐述清楚样本筛选方式、样本数量、计算方式,那么这些数据都存在可疑的成分,严重的有可能会错误地引导预期。如果有一些数据与常识明显相反,那么这类房地产数据很可能就涉嫌造假。
以此前北京通州、亦庄“房价下跌20%”的传言为例。假设本来大家都在观望,成交量接近于零,突然某个小区有两个业主急于套现,挂牌价下跌20%也愿意出手,表面上整个区域的二手房市场整体下跌了20%,其实不过是几套房的事。
这两天跟几个金融界的朋友在一起,说起某些地方房价出现的猫腻,那是层出不穷。比如,控制网签价格,再比如统计普通商品房时,把精装房和别墅排除在外,把保障房统计在内,当地的房价立竿见影掉头向下。这样一来,真实的房价反而成了个“大机密”。
二手房事实上大多数存在“阴阳合同”的问题。新建住宅也可能存在个别地方政府为了完成调控目标,会通过延缓限制高价房签约的情况。网签数据如果都是限签的,那么就不能代表市场的真实价格。
房地产行业的数据质量目前存在较多问题。要想得到真实数据也很好办,把自己的房子挂牌几个星期,看有多少人问询;或者去买套房子,看有多少人在过户之前涨价涨个不停,把你当成唐僧。
——叶檀(财经评论家)
热炒房价下跌有可能是苦肉计
事实上,自1998年房改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一直缺乏权威的房价统计指标。从城市规划到土地供应,以及房价的统计数据,和其他基础数据,基本都是一笔糊涂账,导致中国房地产市场成了名副其实的诺奖得主阿克洛夫所言的“柠檬市场”。市场的参与者,特别是购房者,就在这种混乱的信息下,随着各种真真假假的信息盲动和焦虑。
最近关于房价的消息是媒体报道“北京房价下跌了20%”,根据我对北京市场的观察,北京市场虽然已经进入到冰冻期,但房价只是松动,还没有出现实质性的下降。北京的真实情况是,二手房都规定了区域最高指导价,超过这个价格的,不许公开挂牌,在出售的时候也会通过各种途径做低价格,让人感觉价格似乎降了。
其实,由于提高二套房贷的比例,以及各种限制举措,目前北京市场成交大幅度下滑,买卖双方陷入了真正的观望期,而价格也出现了松动,以前不能议价的,现在有了议价空间。但并没有出现大幅度下降的情况。
为什么出现热炒房价下跌的消息?按照过去的情况,这基本属于苦肉计的范畴,想传递出调控已经明显见效,不能再加码或者调控应该放松的信号,如此而已。在一个信息混乱的市场,你需要一双慧眼,看到数据背后的真相。
——马光远(经济学者)
房价降了为何买房人没感觉?
房价降了,但为何买房人都感受不到这种降幅呢?简单来说,房价降是降了,但降幅是跟年初相比,而不是跟去年同期相比,所以每个人的感触都不太明显甚至说没有。而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也确实是这样:虽然4月份北京二手住宅价格已经出现环比停涨。
——孔丹(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总监)
房价降的是个别区域而不代表整体。虽然房价略有下降,但降的只是一部分,购房者大可不必把部分媒体报道的房价迎来20%降幅当做市场真实反映,毕竟这只是个别企业、个别区域、个别项目的降幅,不能代表整体。
——张大伟(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 )
(编辑:熊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