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家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观察家 >> 洞见 >> 浏览文章


周镇忠:深化数据分享,打破政府部门的“本位主义”
 来源: 浏览次数:1109次 更新时间:2017-05-30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福利学院终身教授周镇忠正在接受思客专访。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福利学院终身教授周镇忠正在接受思客专访。

  大数据背景下,政府的社会民生工作会发生哪些转变?当公共服务能够借力大数据时,又会为我们每一个人带来哪些福利大礼包?对此,在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思客采访了贵州伯克利大数据创新中心美方执行主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福利学院终身教授周镇忠。当前,他在中国主要的工作,就是利用大数据分析研究解决地方的社会福利难题,提升中国人的健康和福利。

  周镇忠认为,大数据可以让广告更精准地向消费者投放,也可以让政府提供的社会服务更精准。他在采访中以失独老人和留守儿童为例介绍了大数据如何提升政府的服务能力。

  每一个失独老人的生活需求可能大不相同,一些老人可能更需要社区每天提供营养午餐,而有些老人可能更希望融入社会网络、参与老年人活动。对于政府而言,如果利用人力、物力去调查他们每个人的需求,可能是一种浪费资源的做法在周镇忠看来,大数据的分析可以规避这种浪费,可以让政府更具有针对性地为老人们提供服务。对于留守儿童也是一样,大数据能够帮助政府了解每一个孩子学业、行为、生活习惯上的不同,而这种信息如果使用调查去获取,并不见得有成效。大数据分析提供的信息,可以让政府帮助每一个孩子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与此同时,周镇忠指出,当政府部门知道,这些数据提供给研究者分析,可以对它们的工作、对公众的生活是有帮助的时候,就会更有意愿分享数据。

  但是这项工作存在一个问题,不同于消费大数据,弱势群体中无论是留守儿童,还是失独老人,他们的数据可能存在“断点”。现有的数据是如何完善的?未来还需要为大数据的收集做怎样的努力?针对这些问题,周镇忠回应道,目前他们主要的合作伙伴就是贵阳市花溪区民政、教育、卫计、人社这四个部门,大量的留守儿童和失独老人需要使用政府提供的社会服务,在他们接受服务时就会有数据的采集。经过复杂的、技术层面上的脱敏,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分析。可是这里存在的问题是,没有使用这些服务的人,周镇忠的团队就没有办法了解他们的情况。所以,周镇忠希望下一步希望借助普查的方式完善数据收集。他进一步指出,通过完善数据,也有助于推进分析工作。“比如对失独老人而言,我们就很想知道,为什么有些老人可以健康、独立地生活,能够较少使用甚至不使用一些公共服务,而有些老人则相反,”周镇忠这样说道。

周镇忠:当政府部门知道这些数据的价值后,就会更有意愿分享数据。

周镇忠:当政府部门知道这些数据的价值后,就会更有意愿分享数据。

  在采访的最后,周镇忠根据自己研究中的经历指出,数据的分享,也能够促进部门之间的合作。因为在此之前,政府的各个部门不知道还可以有这样的合作方式。比如在数据建立联系之前,民政部门不知道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也能为它们的工作提供必要信息,但现在通过教育部门数据的分享,民政部门可以更好地了解留守儿童自身及家庭的现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所以周镇忠认为深入的数据分享,也能够促进各个职能部门打破“本位主义”。

承办单位:国是智库基金管理委员会 国湘控股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07309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王克桢楼506-507室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47602 62747662 62750165   邮箱:services@010551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