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家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观察家 >> 洞见 >> 浏览文章


“大相变”时代,世界需要“新北京共识”
 来源: 浏览次数:1262次 更新时间:2017-01-06
图为贾晋京在《大相变:世界变局下的2017年新常态》研究报告发布会现场。

图为贾晋京在《大相变:世界变局下的2017年新常态》研究报告发布会现场。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部主任贾晋京在《大相变:世界变局下的2017年新常态》研究报告发布会暨2017年世界形势研讨会上发表演讲,他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相变”时代,世界需要“新北京共识”,不是西方概括总结的《北京共识》,而是让中国需要产业发展规划、需要政府有为、需要市场有序这样的市场体系形成“新北京共识”。

  《大相变:世界变局下的2017年新常态》研究报告是人大重阳研究团队对全球格局发展变化的分析与探索,并提出了全球治理体系将以“中国动力”为主要驱动力的观点,既是人大重阳对2016年世界变局的总结,也是对未来世界发展形势和中国角色的展望。

 

  以下为贾晋京的演讲全文,由思客编辑整理:

 

  结合报告我想多谈一些背后的思路和想法,这可能比最后形成文字的更加重要。

  1月4日晚上人民币大涨,是新年的一个好兆头。上海沪指在2016年底和2017年前两个交易日四连阳,我们认为这恰恰也是2017年的好兆头。我们知道一个词“三阳开泰”,一阳是“来富”,表示事情在朝着茁壮成长的方向发展,二阳是“来临”,周易里的一句话好事要来临,三阳开泰是很好的兆头,四连阳是大壮卦,我们认为这对中国是很好的兆头,可以有更多的作为,于主方有利。中国今年有两场重要的主场外交,“一带一路”和金砖五国的峰会,预示今年中国的主场外交会有非常大的利好。

  在我看来,2017年有可能是对中国和世界有不同意味的一年。其原因在于世界格局和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反复想了很多的词,最后决定用“相变”这个词来阐述这种变化。

  “相变有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相变表示物质还是原来的物质,它不是化学变化,没有变成其他的东西,但它的结构不同了,而不是局部的变化。2016年能够概括出很多局部的变化,局部变化都可以认为是一种表象,背后的本质变化需要用一个词来描述它的变化及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认为可以用相变。本质变化稍后我会阐述,它可能和世界经济和货币的运动有关。这种变化对世界造成了非常巨大的改变。

  第二个含义,相变需要能量的输入和释放的过程,是伴随的。它里面的能量要么是输出了,离开了原来物质的体系,或者它需要完成大量的完全不同的原有体系外的能量注入。对中国来讲,世界很可能对中国有一个非常不同的看法,他们看中国的眼光、对中国的期待会发生非常巨大的变化。

  采用相变这个词就是为了表达世界正在发生系统性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后,除非再有一个巨大的转折和能力的输入、输出过程,否则它是回不去的。它是相变,它不是一种周期,周期是会回去的。

 

美元退潮构成了世界“大相变”的根源

 

  我们接下来说明一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相变”的过程。在2008年和2009年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的货币总量飞速上涨,虽然自从美国大规模印钞的货币政策过去之后,货币增发速度下来了,但货币总量仍然是快速上涨的,因为货币一旦发行出来很难被消灭,而且它要在不同的市场,在实体经济市场、尤其是金融市场上通过乘数扩大。在西方来讲,恰恰实体经济市场中是不怎么扩大货币量的。

  我们做一个对比,看一下美国工业指数,从一种指标来说明实体经济的状况。2008年到2009年,金融危机前美国实体经济发生了大幅下降,直到2015年第三季度,才差不多回到了2007年三季度的水平。这是美国实体经济的水平,我们相当于做一个样本分析,做一个切片,来说明世界为什么发生了相变。

  对比以上货币与工业指数,我们能够看到,在实体经济没有发生太大变化的情况下,仍然存在着寻找一种周期性复苏的运动状态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是天量翻倍的增长。西方货币在金融市场上,基本是按照十倍、二十倍的乘数在扩大,在不同层级的市场上,也就是说货币数量达到了金融危机前的至少十倍规模,但是全球,尤其是西方世界的实体经济则是刚刚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世界在2016年到来之前,已经有非常巨大的货币量积累,虽然我们拿美国样本在分析这件事情,但全球基本都是这样的状况。

  我们知道量变会引起质变,质变什么时候会发生?它迟早会发生,2016年很可能就是这一质变的到来。在当今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运行,一个经济环节的运行,不容置疑都是高度会计化的,没有任何一种经济行为离开了会计部门的运作能够进行下去。高度会计化的背后意味着需要货币的运动变化过程在背后支持,货币的运动变化过程在当今世界上变成了经济总量的很多倍。2011年OTE(场外衍生品)达到世界经济总量的9倍以上,按大数来说是10倍。发生的这种状况,本身是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之一。在2017年前它飞速上涨,经济危机之后它不怎么上涨了,但还是有所上涨,这是世界面临的基本形势。从这个角度看世界上每个地方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里要用更多的原始数据分析,还可以再做。

 

“大相变”带来了全球格局的改变

 

  所以,我们看报告里写到的世界经济运行的基本要素,也就是货币运行和世界中重要的经济要素的运行方式,在2016年发生了大的变化,对世界上各个主要地区、国际社会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和影响。这样变化和影响怎样体现呢?由于报告本身已经写到了,所以我就简单概括一下,美国的关键节点的变化,特朗普上台是美国社会和经济发生巨大变化所造成的一个结果。美国发生的巨大变化正好是2016年发生的,美国家庭财富的占有,到2016年来到一个点,0.1%的人口占有的财富和90%的人占有的财富是一样多的。

  这种现象表现了什么样的本质问题呢?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金融危机以后,美国没有那么多的实体经济的投资机会,美国实际上能够给普通人创造机会的空间越来越少,但金融财富仍然能够继续增长。美国说奥巴马创造了大量的就业,但奥巴马创造的真正净增就业人口是55岁以上年龄人口,54岁以下的就业机会是减少的,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什么样的岗位被创造出来,实际上是管理岗位和软件工程这样的一些就业机会被创造出来,这是美国面临的变化。

  美国曾经是一个从事传统产业的国家,在20年前及更早,互联网革命前美国的三大支柱产业是汽车业、建筑业,以及制造业等实体产业。但现在美国的割裂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新增就业机会和新增收入基本上全归少数人了,这是美国发生变化的一个节点,这一节点在2016年有一个深刻的体现。

  欧洲的体现更加明显。对整个欧洲来讲,最关键的进程、最能够把欧洲维系在一起的核心是欧盟的架构,而欧盟架构中的核心要点在哪里?欧盟每年11月初有一次重要会议——欧盟首脑峰会,欧盟27国首脑都需要参加的,这与中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时间上比较接近。2011年欧盟首脑峰会上确定了一件事,这件事说明了欧盟的关键点在哪里。在这届峰会上,欧盟27国通过了《欧盟元首声明》这一文件,规定了欧盟想要达到的目标是实现财政统一,为此要求各国把结构上可承担的财政赤字减少到结构上可持续的比例,这个比例有一个复杂的表述,但大致我们可以看到它实际上要求各国债务比GDP降到60%以上,赤字不能超过3%。这个规定并不是说了就完了,而是要求欧盟各国写入宪法的,欧盟各国也确实写入了宪法。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这需要花费很多年,并且有可能这个计划最终会和目标背道而驰。因为如果它不能实现财政统一,不能实现银行业统一的监管和金融救助体系的话,欧盟是一定会散架的。2016年,欧盟恰恰朝着散架的方向迈出了很关键的一步,从英国脱欧到意大利公投都是朝着散架的方向前进,这是2016年巨大的变化。

  把美国和欧洲连起来看,他们想搞一个TTIP,实际上是想搞进一步的整合,也是历史上跨大西洋体系的延伸。但现在的现实情况是在朝着分裂的方向走,而不是朝着往一起整合和统一的方向发展。当然,欧洲现在的分裂也与它受到的难民冲击有关。但难民本身也是世界经济运动变化过程中的一个巨大产物。难民的来源——整个中东地区,包括中东地区人口最多、也一直是中东地区核心国家的埃及在内,大部分都是出口石油,进口粮食的地方。他们人口很多,但大部分地区是沙漠,所以粮食进口很多。但相对他们的购买力来讲,从2015年到2016年,粮价的上涨相对于油价是两倍半,2016年以后油价上涨起来以后还好一点。一个本来粮食就紧张的地区,粮价相对油价上涨了两倍半,它怎能不发生饥荒、产生难民呢?粮价为什么发生这种变化,这也是世界经济和货币的运动变化过程。

  从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来说,过去像巴西这样的国家比较典型,它完全依靠美元作为它和世界的联系甚至是组织自身经济的枢纽,南美洲这些国家货币直接和美元绑定或者有的国家直接使用美元。但如果美国是从全球回收美元,正如2016年发生的美元大退潮的过程,想当然巴西是要发生金融危机的,因为没有了使经济保持正常运行的血液循环。对世界上大量的新兴市场国家来说,他们要找人民币国际化,找经济上能对他们重新进行组织能量的输入,否则他们自己没有经历过这样一个独立自主的经济体系建立,要渡过这个过程是不可能的,要么是西方体系来组织它,要么它就必须找一个新的力量来源来帮助他们的经济运行。这就是为什么在2016年,他们表现出非常强的对华合作的趋势,菲律宾体现得尤为明显。

  中国的2016年也是寻求成为世界舞台中,发挥推动力量角色的历史机遇的一年。如果没有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二战以来建立的国际秩序,世界经济是没法正常运转的。要让世界经济运转,必须要有一个具有强大生产能力的国家,来作为世界经济的心脏,再把它的货币和全世界的经济运转过程联系起来,这也是为什么要把美元定义为世界货币。布雷顿森林体系一开始规定了美元和黄金挂钩,其他经济和美元挂钩,如果没有和黄金这一全球的硬通货的绑定,不同的货币间是互相不认可的。但这样的话,世界就必须有一个一体化的上层建筑来维系世界经济的运行,而这一上层建筑在2016年发生了动摇,西方没有能力继续维护及往前推动这套世界经济的上层建筑,相反已经走上了拆台的局面,比如美国搞TPP。这时候,中国就会被世界上很多国家所拥戴。

 

世界需要“新北京共识”

 

  在这样的局面下,我们对世界的建议和期待是什么?

  我们提出应该搞一个“天然气人民币”。美元能够成为世界货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一开始跟黄金挂钩,在美元和黄金兑换的窗口关闭后,由于美元和石油绑定在一起,它仍旧具备了在全世界流通的基础。而我们通过对1990年到2015年全世界的一次能源消费(除电力这种加工过的能源)的观察,看到一个很重要的现象石油作为传统能源是全世界消费能源最大的一块;煤炭大多数是本地化的,国际煤炭贸易只是补充;除了石油和煤之外,天然气是世界新增能源消费量最大的部分。美元是和世界最大的原材料能源石油绑定在一起,但新增能源消费最大的天然气并不是这样的格局。天然气目前不存在绑定的货币,也就没有必要让美元回流的货币来扮演这样的角色。

  而世界上的天然气分布在什么地方呢?世界上天然气储量最多的是俄罗斯、伊朗、土库曼斯坦,说白了就是在里海周边。天然气并没有形成一定要拿某国货币来结算的状态,它不像石油拿美元结算,同时它又在里海周边,也就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储藏着,所以我们要想让中国在国际上进一步扮演核心国家的角色,就需要让人民币成为重要世界货币的一个侯选,需要建立“天然气人民币”的机制。

  从全球上层建筑的角度来讲,我们需要建立全球经济协调体系。从全球未来的发展来讲,2017年美元回流美国,美元退潮恐怕是要继续的,世界经济不可能按照西方原有的上层建筑体系的方式去继续恢复和运行。我们需要有一种新的发展共识,这就不能是《华盛顿共识》那一套搞自由化、搞私有化的路子,靠这条路走不通。所以,我们需要“新北京共识”,不是西方概括总结的《北京共识》,是让中国需要产业发展规划需要政府有为、需要市场有序这样一种市场体系形成“新北京共识”,从世界的上层建筑来讲,是需要这种“新北京共识”的。

承办单位:国是智库基金管理委员会 国湘控股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07309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王克桢楼506-507室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47602 62747662 62750165   邮箱:services@010551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