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最后一个月,遍及188万平方公里40多城市的一场雾霾不期而至,雾霾以及治霾迅速再次成为全民讨论话题。就在这场雾霾来临之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7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是“稳中求进”,经济要稳中有进,从绿色发展与全局关系的视角来看,这个“稳”和“进”恐怕不仅仅是对经济工作的要求,而且也是针对绿色发展提出的要求,包括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工作的要求。那么,如何全面理解经济工作的“稳”与“进”对绿色发展提出的要求呢?以及治霾与“稳中求进”的关系呢?
第一,经济工作的“稳”,是要稳住既定的发展战略,发展方向和发展决心,也就是要继续维持经济结构转型和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从经济结构转型和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看,通过绿色发展来促转型和改革,以及通过生态环境保护来倒逼转型和改革是中央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明确的重要发展理念之一,其实质是要阻断经济继续依赖于污染排放维系低质量或低水平增长的发展路径,让经济增长在新的背景下服从新的国情和禀赋条件需要。只不过,要完全让这个新的禀赋条件展现出来并不容易,关键仍在于市场信号机制仍然有待增强,如果不能借助于制度长处来尽快发出市场信号,生产者和消费者恐怕无法在很短时间内摆脱路径依赖,其结果便是陷入“雾霾-治理-发展-雾霾”的发展困境中。由此,体现到绿色发展中,这个“稳”字的含义就是要继续在优化产业结构、改变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沿着现有的政策路径前进,中央不会受困于环境保护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国内外形势变化而轻易改变绿色发展的方向。
第二,经济工作的“进”,是要在经济结构转型和深化改革的基础上取得发展上的成效,这一点至关重要,原因在于,改进社会福利,推动发展永远是检验各项政策和工作的重要标准,绿色发展也不例外,如果说,在短期内,由于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社会经济付出一定的代价和成本,从而可能在局部地区、某些阶段会使经济增长以及社会福利受到某些影响,譬如为了应对雾霾,一些城市对某些企业采取停产、限产,对交通采取限行限号等,那么我们有必要将这样的影响转化为长期的“利好”,即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可以称之为绿色竞争力,但在根本上而言,所谓绿色竞争力,其结果其实就是改进了福利。要做到这一点,也并不容易,因为绿色发展的“进”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和较大的投资,这就需要我们真正地去开展相关领域的创新和创造,譬如通过环境保护与资本市场的结合来提高绿色发展的效率,也就是将市场有效地引入到环境治理过程中,大力发展和规范绿色金融,某种程度上,要想在绿色发展领域取得经济上的“进”,仅靠生态环境保护一侧是不行,有必要进一步推动部门之间的合作。
第三,“稳中求进”的核心是“求”,这个“求”字表明,在“稳”与“进”中,重点仍然在于后者的“进”,原因在于,相比于“稳”而言,要做到有“进”显得更难,对于工作的挑战更大。具体到绿色发展,将所有的污染都消除掉并非绿色发展的终点,而是要有能力去填补由于污染控制而出现的“经济真空”,用新的经济增量来取代传统的经济存量,重新恢复经济的活力,这才是我们一切工作所需追“求”的那个终极目标。
回到当下的“治霾”,稳中求进对治霾提出的现实要求在于,“治霾”的制度保障务求继续坚决,但同时也不能忽略“治霾”后所可能出现的“福利缺口”,我们的政策和决策必须在这两方面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