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家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观察家 >> 改革 >> 浏览文章


迟福林: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倍增
 来源: 浏览次数:1339次 更新时间:2017-03-26

   世界经济正面临全球化逆潮的严峻挑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和中产阶层的减少,是导致民粹主义和孤立主义兴起,进而形成全球化逆潮的重要原因。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既是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又是坚定推进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条件。鉴于此,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与挪威城市区域研究所于2017年3月27-28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中改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共同举办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经济全球化新挑战、新动力”为主题的第九届中挪社会政策论坛暨第82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邀请来自中国、挪威和其他国家的专家学者、智库、企业、政府官员等围绕经济全球化逆潮背景下中等收入群体形成发展的相关议题进行深入研讨。中国改革论坛网进行全程直播:

  

在第九届中挪社会政策研讨会上的致辞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迟福林

  2017年3月27日

  2016年以来,经济全球化“黑天鹅”事件频发,全球化逆潮涌动,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加大。这存在多方面的复杂原因,其中,因贫富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减少催生的民粹主义、保护主义是重要因素。在这个特定背景下,研讨经济全球化与中等收入群体,以求解“中等收入群体焦虑”这个世界性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对中国来说,面对收入差距较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偏低的现状,未来5~10年要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仅要保持6%以上的经济增长,明显提高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而且要抓住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加大利益关系调整力度,使中等收入群体占比从2013年的25%左右提高到50%以上,实现规模倍增。

  一、如何判断经济转型升级大趋势下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的现实性?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新阶段,经济结构变革的趋势性特点比较突出,制度结构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这将为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倍增提供重要机遇。

  1. 产业结构变革趋势与中等收入群体扩大。产业结构升级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基本前提。中等收入群体既是产业结构变革的主体力量,又是产业结构变革的重要成果。“十三五”,中国的产业结构正从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服务经济的创新发展正在引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2. 消费结构变革趋势与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当前,中等收入群体消费的“升级型”特点相当突出,并成为推动消费结构从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为主转型的内在动力。

  3. 城乡结构变革趋势与中等收入群体扩大。从现实情况看,中等收入者80%以上来自城镇,未来农民与农民工将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来源。

  二、如何以调整财产利益关系为重点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倍增?

  总的看,经济转型升级为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带来历史性机遇。从社会关注的焦点看,要把这个机遇转变成为现实,关键是要尽快以财产权为重点调整利益关系。一方面,城乡居民的财富存量不断增长,成为中等收入群体有所扩大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如果财产权处理不好,将导致中等收入群体的波动性增大,并由此拉大贫富差距。

  1. 扭转实体经济的结构性失衡,防止虚拟经济和房地产异常波动引发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下降。当前,股票和房产已经成为相当部分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财富载体。例如,中等收入群体大部分财富配置在房产上,部分中等收入群体还拥有证券资产。

  2. 加快落实农民土地财产权,使部分农民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客观讲,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的最大空间在农村,最大掣肘在于农民土地财产权未得到落实。为什么中等收入群体中的农民比重严重偏低,主要原因是其财产性收入占比太低。

  3.提升产权保护的制度化与法治化水平,稳定中等收入群体的制度预期。当前,城镇居民普遍关注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问题。前不久,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到期土地“可以续期,不需申请,没有前置条件,也不影响交易”。这需要在法律上尽快明确下来,以稳定社会预期。

  三、如何以结构性改革破解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的结构性矛盾?

  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性变化蕴藏着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的巨大潜力。问题在于,当前制约中等收入群体成长的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并由此成为中低收入者向上流动的制度性障碍。总的看,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要以城乡结构、教育结构和税收结构变革为重点,通过结构性改革破解中等收入群体倍增面临的结构性矛盾。

  1.加快城乡结构变革,在城乡一体化中使部分农民和农民工进入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当务之急是在严格农村土地用途管制和规划限制的前提下,尽快赋予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的物权性质。这就需要改变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限于集体成员内流转的相关政策规定;在法律上明确农民土地使用权的物权属性;尽快打破城乡建设用地的市场分割,统一城乡用地市场。与此同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使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尽快退出历史,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统一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2.加快教育结构变革,在提升人力资本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教育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因素。

  3.加快税收结构变革,形成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新税制。合理的税收结构能够降低中低收入者税负,并且增强中等收入群体的自我认同感。

  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倍增,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它对推进以经济转型为目标的结构性改革,对破解世界性的“中等收入群体焦虑”、对推进、引领经济全球化都有着多方面的重大影响。

承办单位:国是智库基金管理委员会 国湘控股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07309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王克桢楼506-507室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47602 62747662 62750165   邮箱:services@010551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