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国将以“一带一路”倡议为统领,不断加大开放力度,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可率先推进六条线路。G20主席国从中国到德国之间的衔接安排,将推进亚欧大陆合作格局的升级版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中心。
当前,我国已建设成为全球最为开放的经济体之一。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步伐持续加快。“一带一路”倡议、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积极吸引外资等一系列重要举措,充分反映出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心。2017年,我国将以“一带一路”倡议为统领,不断加大开放力度,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多措并举促“一带一路”倡议落地
如何适应新的国内外形势,确保中国对外开放中的国家经济政治利益,双方合作共赢,以促进经济增长为中心,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周天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首先,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需要遵循这样一些原则: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主体是企业,企业运作更重要的是按照国际市场经济规则、投资国法律、市场需求、生产成本、价格水平、经济趋势、风险和不确定性等信息的调节。
第二,几个重大的分工、互动和协作。一是“一带一路”提出的设施互通需要与产业投资和建设相互协调。二是在“一带一路”实施中,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要相互分工合作。三是走出去的企业要对国内产品和产业形成衔接和带动作用,形成与国内有关企业垂直和平行分工协作产业链。四是“一带一路”南北之间也要进行分工,并且关注重点区域。
第三,对外经济开放战略的国内配合。从国内看,改革区域方面,建设和扩大单边自由贸易区,深化服务业开放,进行资本流动等方面的开放及监管试验,倒逼国内负面清单等方面的体制改革。中国需要通过技术进步,特别是能源颠覆性技术,调整内部的能源消费结构。使我们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变地缘被动为地缘主动。
第四,经济开放的文化软实力、新方式和新体制。在对外经济开放中,融合交流,打好文化、宗教、民族、民间组织、新闻舆论、本土化等软实力牌。一是新的走出去方式。企业投资和建设等走出去,要与进出口贸易、金融、总承包、设计、经营等服务和商业模式相结合,形成综合的多个方面的贸易、金融、技术、服务等效益。产业转移、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本输出、国际金融秩序变革和人民币国际化等战略结合起来。中国的产业“走出去”、基础设施建设要与金融“走出去”以及资本输出相配套和组合。二是走出去新体制。通过经济开放,对走出去的国企进行现代跨国公司模式的体制改革,形成中国在外的现代跨国公司竞争力;形成企业在外投资和经营合作竞争的协调机制。
最后,防范和控制投资和产业走出去的风险。
“一带一路”倡议可率先推进六条线路
世界新变局出现了若干新的情况、新的矛盾。在这样一个新的变局下中国怎样推进下一步的“升级版”开放?经济学家常修泽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你搞你的保护主义,我搞我的开放新局。”
常修泽指出,世界正面临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博弈。一些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改变全球化的某些规则。这将对中国下一步的对外开放产生深刻影响。
“我搞我的开放新局”怎么搞法?常修泽建议,开启新一波“走出去”新战略。重点抓住“一带一路”,具体操作:可率先六条线路推进。近年,常修泽先后考察了“一带一路”沿线的土耳其、俄罗斯、斯里兰卡、乌兹别克斯坦、老挝、越南等国,并先后主持和参加了中巴经济走廊、中国和伊朗、“中国与中亚五国基础建设合作”、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合作的专题研究和讨论,与四国有关方面直接接触。“中国与‘一带一路’这么多国家合作是好事,但不宜不分主次、齐头并进,还是应该突出重点、梯次展开、扎扎实实地循序渐进。”他说。
为此,他在实际调研基础上逐步形成“六条线路”的构思:一是把建设中巴经济走廊作为实施“一带一路”的起步点;二是中国和伊朗的经济合作;三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五国的合作;四是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合作;五是中缅印孟经济走廊;六是中国与俄罗斯、蒙古国的合作。
“开放新局,另一个是建立自由贸易区,包括建立国际和国内自由贸易区。前者扩大开放;后者倒逼国内改革。”首先,建立国际自由贸易区,中国有的也可以发挥倡导者或者领头羊作用。二是创建国内的自由贸易区。迄今已经建立或批准了11个“自由贸易区”,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这六大区域都有国家的自由贸易区。估计会稳定一段时期,近期内不宜再扩大。
常修泽认为,关键要关注通过自由贸易区的创新来倒逼国内的体制改革。主要有五点:政府中立化问题;国有企业公平竞争问题;解决劳工权益问题;解决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环境保护问题。
最后,常修泽强调,中国开放升级版,要有新思维,即中国的改革开放必须要树立一种“文明包容”的战略思想、战略思维。
亚欧大陆合作格局的升级版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中心
“一带一路”建设三年多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多个方面,尤其是在互联互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超过预期的进展。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贾晋京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金砖合作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主要的“火车头”和为数不多的亮点。2017年中国是金砖轮值主席国,并且在“一带一路”倡议方面中国今年也会发力,可以期待中国和金砖国家会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且有可能为世界经济发挥“稳定器”的作用。我们期待不论是在全球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人民币的国际化使用,还是在贸易格局尤其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方面都能有令人惊喜的进展出现。
2017年,德国是G20主席国,中国仍在G20三驾马车机制当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贾晋京指出,中、德共同构成亚欧大陆东侧和西侧的经济重心所在,整个亚欧大陆新的合作格局在2017年是一个重要的开题和升级之年,世界经济的带动和发展需要以亚欧大陆的互联互通、亚欧大陆合作格局的升级版作为突破和新的空间所在。所以,G20主席国从中国到德国之间的衔接安排,有利于推进亚欧大陆大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中心的新的国际治理格局的升级。
在全球价值链的合作过程当中,可以看到当前有一些造成国际贸易格局碎片化的因素,但这种全球化的大趋势不会改变。当前,实现和推动全球化过程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力量,特别是中国的公司越来越扮演全球领军的角色。贾晋京表示,我们需要让全世界的贸易和开放的标准加速转型升级,而且更加公平、公正,体现出发展中国家世界大多数人口的利益所在,更加凸显中国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