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6是中国的“十三五”开局之年,“十三五”规划到底有哪些重点问题,有哪些特点?绿色发展规划会对全球的环境问题或者环境发展问题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2月29日,在凤凰国际智库与世界资源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展望十三五:2016全球热点观察”研讨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对话凤凰国际智库主任邹明谈供给侧改革的影响。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与凤凰国际智库读者分享。】
△王毅,全国人大常委、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
王毅:
首先,谢谢凤凰国际智库和世界资源研究所的邀请,能够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的观点。
邹明总编辑提到关于供给侧改革,全称是“供给侧结构改革”,这项政策和上世纪八十年代撒切尔、里根时代采取的一些政策是一样的,但是整个背景却不太一样的。供给侧结构改革,说明面临新的时代,发展模式怎么样转变,不仅仅是大地所说的数量问题,我们还要考虑发展的质量的问题,更要考虑发展的结构的问题,要有一些新的变化,应对新的情况,采取新的措施。
接下来,还是要解决面临很多现实的问题,过去完全是靠投资扩张的方式创造的GDP,产生了很多的负效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是绿色的。我们应该有更多的绿色的供应,像新能源汽车。我们要更好把经济结构要绿色化,产业结构绿色化,能源结构绿色化,希望能够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绿色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希望在这方面能够看到更多的政策,能够获得更多的实效,让老百姓获得更多的实惠。
主持人邹明:
我觉得供给侧很深奥,我还有一个问题想问王毅,这几天在市场上有一个消息特别火,房子涨价涨疯了。这是不是供给侧一个结构调整合理的现象呢?
王毅:
首先我不是房地产专家,供给方面出了问题,是市场的问题还是市场以外的问题呢?我觉得值得观察和探讨。中国这么大,也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到一个方面。至少在一线城市房屋供给有问题的,包括土地供给出现了问题。二、三线城市可能会不太一样,这里头可能会有一些政策的因素,因为房地产业联系着社会经济,因为不希望出现系统性金融危机,房地产出问题了,银行贷款等各个方面都会出现问题。怎么样让供给侧改革发展更理性化,需要依靠市场解决,而不是完全靠行政命令解决,这是供给侧改革应该考虑的很重要的问题。
△凤凰国际智库主任邹明
主持人邹明:
因为马上要开两会了,王毅作为人大常委要去参与立法,所以这里面就一个法律的问题,我们也很关心,通过调查网友反映促进环保最好的方式是对企业征收环保税,或者是罚款,你怎么样看待治理环境的有效方式?是罚款吗?征税吗?有法律上更进一步的措施?
王毅:
第一句话,我们解决环境问题包括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首先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或者叫做系统的解决方案。不是说单靠技术、政策或者某一方面的努力就可以解决的。
环境问题又比较特殊,也需要自下而上的尝试的过程,大家都知道,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各个地区环境问题,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完全不一样,如果只靠一个政策是没有办法解决的。不久前和EPA谈了美国清洁电力计划,也是给出了一道政策工具箱,让各州选择,并不是完全是强制的,在快速增长的转型国家,需要这两个方面的力量共同来作用,中国单靠某一个政策解决环境问题是不太可能的。
全国人大常委会要讨论环境保护税。环境保护税当然是费改税当中一个部分,不是全部,前几年一直在改营改增。实际上整个税收体系在进行结构性的调整。从西方国家的经验来看,整个税制的体系要绿化,在资源环境方面要征税,同时也减少人力资源的收税,这是整个税制体制的改革。我们看这个问题不能只看是否增加环境税,是一个结构性的改革。至少是税收中性的,而不是增加企业的负担,因为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如果我们征很多的税,收很多的费,企业竞争力哪里来呢?三十多年的快速增长,不是因为环境成本低吗?产品有竞争力吗?反过来,30年之后我们为此付出代价,偿还历史的欠帐。实际上我们的环境收费制度一直是有的,只不过收费的制度并不是很合理。
现在要把它变成税收的方式,让它走向法治化,税收法治要由人大来决定,包括税率,是法治化的,更加科学的,更加规范的制度框架。税收也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我们希望这个手段能够做得更加合理,不仅解决环境问题,更希望能够促进绿色的发展,这是我们征收税基本的目的。税收目前还只是对生产者征收,还不是对消费者征收的。
△会议现场
主持人邹明:
供给侧改革是非常热的议题,我们也知道会有很多的困难,煤炭、钢铁企业职工下岗,我们观察到有些政策,是不是真的符合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呢?比如说最近连上一批大的项目,包括中科院院士提出一些质疑,包括核电这么快速的发展,相关安全方面的问题。王毅老师对供给侧改革前景有什么样的看法?
王毅:
首先我不是经济学家,我对供给侧改革的理论问题研究不深,有些内容仅供参考。
既然提出来供给侧改革作为重要的方向,包括“十三五”期间,怎样让这个政策更加完善呢?说到今年的目标: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补短板、防风险。实际上这几个目标之间是有冲突和矛盾的,比如说稳增长,过去靠的是投资项目推动,但是现在要一下子转向一个新的方式,供给侧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还是有困难的。传统和现在的矛盾是不断在博弈过程当中的。我们怎么样能够让传统方式更加科学呢?需要改革对过去的项目评审方式。
现在倡导第三方评估,包括科学家也是。搞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还有纯电池、燃料电池,都是不一样的,都说自己的好,搞风能说风能好,搞煤电说还能搞煤化工,需要创新评估方式。还要创新公众参与的方式,让大家都能更多的参与过程,特别是在资源环境问题,跟所有人都相关的过程必须要更加透明,否则的话出台一个政策,就会让很多人反对,提出不同的声音,就是因为没有经历这样一个公众参与的过程。
我们的改革不仅仅简简单单是一个口号的改革,必须是系统性的改革,包括技术要创新,包括商业模式要创新,包括投资方式要创新,包括治理方式要创新,只有这样的话,才能使一个口号落到实处,否则仅仅是一个口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