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FB圣战最引人关注之处在于其“表情包”的使用。所谓“表情包”,目前并未见有明确的学术定义。从传播特征来看,网络表情是一种融合了文字、图片、动作与情绪等多种因素来传情达意的“网络方言”。最初的网络表情是一种美式ASCII字符,利用计算机键盘上已有的各种符号(标点符号、运算符号、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等)加入创造性的想象和处理,从而模拟人的表情体态。后来发展为利用PS的某些网络红人的夸张表情、漫画,同时配上简短的网络流行语的静态图片。除此之外,还有专门利用包括人、动物或卡通形象等在内的各类身体、脸部的动作制作而成的动态的GIF图片或动画。表情包则是在网络表情基础上制作的主题统一、形象统一的多个网络表情的集合。从话语分析的角度来看,网络表情包属于典型的多模态话语。
多模态话语是指调用了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知模态,或者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表达的话语形式。就性质而言,多模态话语是人类感知通道在交际过程中综合使用的结果。意义的实现是以多模态形式进行的,语言只是这些形式中的一种。但传统的话语分析基本上局限于语言本身,即只注意语言系统和语义结构本身及其与社会文化和心理认知之间的关系,忽视了诸如图象、声音、颜色、动漫等其他意义表现形式,这就使得话语分析带有较大的局限性[i](朱永生,2007)。而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将语言和其他相关的意义资源整合起来。
作为一种多模态话语形式,网络表情通过语言、图像、动作等多纬度的表现方式,大大提升了视觉模态的传播效果。Deluca(1999)认为,图像具有语言文字不可比拟的社会动员力量和话语建构能力。在网络话语冲突中,使用图像为主体的多模态话语至少具有以下多种优势:第一,图像诉诸于视觉,在读图时代其视觉冲击力无疑具有更佳的吸睛能力;第二,图文搭配有助于话语的视觉形象建构,特别是搭配论战中简洁的口号,可以有力提升话语的视觉形象理解与认知;第三,借用大众所熟悉的明星形象、明星表情或漫画,并通过PS的方式再创作,具备一种原型叙事的意义,可以使一副图包涵更丰富的复调信息。正是因为视觉模态的诸多优势,所以在网络舆论传播中,图像表征成为一种更常用的方式。
在FB表情包大战中,参战的网民所使用的表情包主要包括三类。第一,明星或动漫夸张表情配网络吵架流行语。如天线宝宝、网红尔康、wuli韬韬(黄子韬)等。特别是黄子韬表情包因其粉丝众多,表情夸张,应用最为广泛。因此,有文章戏称:由林更新引发的两岸表情包大战,黄子韬成最大赢家!这类恶搞表情包生动幽默,夸张地传达出网友情绪,不仅可以吸引众多粉丝使用,且在骂战中具有更强的火力效果。第二,文革宣传画或动漫形象配改造了的当代中国政治话语。如“你可以瞧不起我,但不能瞧不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劳资可是社会主义接班人,你算个什么东西也敢在我面前装逼”,以及“今天的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的我让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起”等。这类表情包政治意涵较浓,属于对当代政治话语的个性话表达,其中所体现出的政治认同有助于改变台湾媒体对大流政治制度和年轻人政治倾向的刻板印象,但也因此被不少人蔑称为“网络小粉红”。第三,大陆风光美食照。风光照中既有风景名胜,也包括了一些当代城市景观,主要是回应个别台湾媒体对大陆的丑化。美食照则是顺应舌尖上的中国逻辑,提升民族文化认同。
网络表情的使用获得了图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同时表情包的大批量使用,也获得了排比式的指数级语势提升效果。相比之下,台湾网友的“表情包”较为匮乏,且“吵架语言”单薄,结果战况很快呈现了“一边倒”局面。也有个别台湾网民“盗用”大陆网友的图片,重新PS成自己的表情包进行还击。但面对盗图,大陆网友迅速采取应对策略,纷纷在“表情包”上打上“中国人专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专用”、“打台独专用”等水印字样。同时,因为一些表情包所具有的元叙事功能,特别是包含了明星、美剧、大陆剧、美食等信息的表情包,具有潜力巨大的话语生产能力和意义空间,因此一些大陆和台湾网友从“互呛”变成了聊美食、聊大陆剧、聊人生……而这样毫无违和感的议题转换,反而又引起了很多大陆网友的感慨与共鸣:其实两岸还是一家人。
台湾网友是否有这种共鸣另当别论,我们也不可能指望一次表情包的交流,就不仅穿越“墙”,还能搭起“桥”。这次表情包大战,以其前所未有的形式和规模昭示我们,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政治行动方式和逻辑,这也再次验证了图像政治时代的来临,正如当年Doris Graber(1988)所指出的:“我们一度推崇的借助文字符号传递的抽象意义,已经开始让位于建立在图像传播基础上的现实与感受。”
所谓图像政治,主要意指图像已经成为建构政治议题的主要手段,成为动员普通公众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图像政治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例如,在欧洲难民危机中,真正让全世界聚焦并为之动容的是2015年9月俯卧在海滩的小艾兰的照片!这名小男孩在土耳其最佳旅游胜地之一的博德鲁姆附近的海滩上面部朝下俯卧着。照片被广泛传播后,“被冲上岸的人”的标签令其成为“推特”网站的世界最热门话题。这张凄惨的照片登上了几乎英国所有主要报纸的头版,包括一些此前曾对移民危机采取强硬立场的报纸。《独立报》在一篇社论中称:“如果一名被冲上海滩死去的叙利亚儿童的这种极具震撼力的照片都不能改变欧洲对难民的态度,那么还有什么能够改变?”这篇社论的题目是“某个人的孩子”。报道称,该报立即发起请愿,要求英国接受“合理份额的难民”,这项请愿在数小时内得到了一万个签名。《太阳报》利用其封面敦促首相卡梅伦采取行动。而在此前,《太阳报》因发表一篇专栏文章将难民比作“蟑螂”而引发强烈抗议。但在关于小艾兰的报道中,该报头版称“这生死攸关”。多个人权组织成员也发文,呼吁广传这张令人心碎的照片,直指这是多个国家无力解决问题的结果,不能再对难民问题无动于衷。有人权人士称:“很多时我们都因看到令人震惊的影像,才能驱使我们采取行动。”不仅如此,在引爆FB圣战的周子瑜事件中,也恰恰是周子瑜可怜兮兮的道歉视频伤了不知多少台湾民众的心,并迅速促发了其政治态度的转移。可以说,图像已经成为当代社会普通公众最重要的话语模态和政治参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