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读懂中国 >> 智库要闻 >> 浏览文章


南海对策或可基于“主权搁置、共同开发”提出“共同主权”
 来源: 浏览次数:1314次 更新时间:2016-11-10

编者按:

杜特尔特总统上台以来,菲律宾对华态度发生急转,一度紧张的南海局势迎来了新的转机。朝鲜新一次核试验,韩国部署萨德系统,东北亚各国关系面临着新的考验。环顾当今亚太局势,南海稳定可期,朝鲜危机四伏,在缓和与动荡并存之中,中国该如何进应对?

在日前举办的2016凤凰国际论坛上,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唐世平在主题为“十字路口的中国大战略”分论坛中,针对中美之间是否会爆发战争、南海争端及朝鲜半岛核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以下为唐世平发言摘录精编,与凤凰国际智库读者分享:   

讨论中国大战略,“鹰派”、“鸽派”都不重要,对错最重要。

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换个方式问,首先要讨论中国有没有大战略?其次中国当前的大战

略对不对?最后才是中国大战略改走向何处?如果当前中国的大战略是错的,执行的越好,结果越糟。我们只有将一个好的大战略有效地执行,才会产生理想的效果。

对于大部分的民众或听众来说,“大战略”这个词是最吸引人的,似乎也显得十分高大上,但是我个人认为,中国正在介入一个非常复杂、多样化的世界,我们最需要的并不是一个“大战略”,而是多个中层战略。并不是所有外交问题,都能用一个大战略来解决。大战略要和中层战略相互配合,实现互补。中国如果没有好的中层战略,再好的大战略也是没用的。相对应的,如果中国有好的中层战略,即使大战略出了问题,至少也可以减少一些损失。

什么是中层战略?比如说中国在朝鲜半岛、南海问题乃至中亚局势所需要采取的策略都算可以算作中层战略。中亚很多领导人相继退出历史舞台,这一地区潜在的动荡或变局都需要中国密切关注。

中美之间有没有结构性的矛盾?也就是所谓的崛起国和霸权国之间的矛盾?我认为是存在的。但是这种结构性的矛盾并不意味着中美之间一定会打仗。国际政治作为一个体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今的守城大国和崛起大国之间不一定会发生战争。

关于国际秩序,有三种基本判定中国战略学界对中美竞争的长期性大多都有比较清醒的认识,这种竞争并非意味着战争。我们需要对中美竞争有一个明确清晰的界定。有人认为

中美之间的竞争一定会导致战争,这种判断对于军队来说是必要的,因为军队之间会进行军力、武器装备比较,需要一个前瞻假想敌。但是,我们不能轻易把这种判断作为中国大战略或国际秩序问题的出发点。

另一些人认为,中美竞争促使中美都要建立起以自己为中心的国际秩序,而中国想从理念和制度上彻底击垮美国。比如将美国从西太平洋地区驱逐出去。这种观点可能比前一种略显温和,但仍有可能引发战争。还有一类人认为中美之间的竞争不会导致战争,中美双方承认各自有各自不同的利益,包括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但是如今的中国已经不必像当年那样“另起炉灶”了。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是美国的半个盟友。中国在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里获得了不少利益。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是承认美国对当今国际秩序所作的贡献的。因此,中美之间的竞争在宏观维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共识,形成了某种特定的行为准则,以管控中下层中存在的利益分歧。

关于南海问题,中国欢迎杜特尔特总统访华。政府在南海采取的举措都在把握之中。我在和菲律宾学者共同参加的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可能:针对南海争端,某些当事国可以采取某种比较有悖于常识的解决方案。菲律宾很重视,中国方面也有考虑。比如说我们提出一个“共同主权”,相对于以前的“主权搁置、共同开发”还要更进一步。岛礁和领土还是不一样的。

关于中美军备竞赛,我认为这是必然的。中国过去的军事基础相当落后,这些年一直在不断赶超美国,力图缩短差距。 然而真正的军备竞赛,都有擦枪走火的可能。因此现在还不能完全排除因大战略引发战争的可能性。也许是在南海,也许是在朝鲜半岛。我们要做的是防止擦枪走火,规避战争。吸取美苏争霸时期进行军备竞赛的历史教训。

针对朝鲜核问题,中美军方都有很多预案,我认为这些预案其实两国军方都彼此了解。中美两国对于朝鲜半岛所指定的很多预案都是需要相互商量的。中国需要思考的是一旦朝鲜半岛突然统一了,该怎么办?采取什么样的基本立场?

承办单位:国是智库基金管理委员会 国湘控股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07309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王克桢楼506-507室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47602 62747662 62750165   邮箱:services@010551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