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月19日,由凤凰网、凤凰卫视主办的“与世界对话——2016年凤凰国际论坛”继续进行。
论坛第二日的主题为“寻找世界市场中的新机遇”,由凤凰卫视资讯台执行总编辑吕宁思担纲主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张晓强发了表题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对世界的影响》的主旨发言。
在论坛上,张晓强谈到,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对东道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有利于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也有利于已经促成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张晓强
以下为发言实录:
张晓强发表主旨演讲
张晓强:各位嘉宾上午好,很高兴能够参加本次凤凰国际论坛。借这个机会,我也就中国企业走出去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介绍一些情况,谈一些体会。
在今年9月22日,中国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出版的2015年度中国对外投资统计公报正式发布。按照统计公报的数据,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下了1456.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首次位列世界第二。至此,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实现了连续13年的快速增长,在全球FDI的份额比例由2002年的0.4%提升到2015年的9.9%。去年中国总体对外投资超过同期在中国实际的外商直接投资,为1356亿美元。据官方统计数字显示,中国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下面讲三点。第一是如何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背景。这是顺应新形势的重大举措。走出去战略,是在世纪之交江泽民主席提出来的。中国已经进入到必须实行走出去战略的新时期。此后,中国政府提出要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走出去的内容包括对外工程承包,成套设备与技术出口,劳务输出和对外投资,不仅是对外投资这一种方式。比如中国企业的对外承包完成营业额,2002年是112亿美元,2010年达到922亿美元。2015年对外承包完成营业额比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更大。这代表了中国工程技术走出去,扩大了设备、材料的出口。
但总体看影响力和作用,对外投资仍然是中国走出去战略里最重要的内容。从中国自身的发展来看,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的相互促进,促进国际国内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高效配置和市场的深度融合,才能有效地实现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竞争的新优势。
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构建开放号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国际的政治、经济、环境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开放正站在新的起点上。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各项改革全面推进,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必须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
同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方位对外开放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更好的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引入进来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引资、引技并重,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的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制度性话语权,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与时俱进十几年间,逐步形成了中国企业对外走出去的整体政策架构和总体态势。
第二,关于对外投资的重要作用。
2002年是很关键的一年。中国在2000年12月11日加入WTO, 2002年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正式有统计的第一年。
中国企业全部对外投资从2000年以后一直快速增长。2002年,中国企业全部对外投资为27亿美元。2010年到688亿美元。2015年,最新公布的数字是1456.7亿美元。累计到去年末,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存量约1.1万亿美元。
中国外汇储备到今年9月末有31660亿美元,包括广义的对外投资。例如中国外汇储备购买的美国国债,高等级的公司债和股票。但是,不算主权财富基金与政府持有的外汇储备,企业投资存量是11000美元。存量的份额在去年末存量对存量上,占全球的4.4%,达到世界的第8位。因为部分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有几十年的投资,存量大,我们存量是第2位。有2万家的公司在境外设立了31000家企业,分布在全球188个国家和地区。
2015年末,中国企业境外资产总额是4.37万亿美元,包括投资,滚动发展和负债等。今年3月全全国人大审议的规划纲要提出,扩大企业投资,深度融入全球的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今后5到10年,中国企业将呈现快速增长的局面,对世界经济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 对中国而言,通过对外投资的发展,我们掌握了一定数量的重要矿能资源。中海油建海上大庆,有5000万吨产能。在其购买了挪威的海洋油服公司后,中国的深水钻探水平上了一个台阶。这也为企业提升了国际化经营的水平,开拓了企业的发展空间,促进了人民币的国际化,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今年,随着企业和国际实力的增强,企业自身走出去的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另一方面,国际经济复苏艰难以后,一些发达国家始终为缺乏投资,市场不认所困扰。同时,很多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还处于很早期的起步阶段,有着庞大的需求。所以,我们现在推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国际产能合作,以及鼓励企业走出去,是顺应全球发展的客观的大需求。当然国内的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包括去产能等国内的结构性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使我们的企业走出去的内在动力大大的增强,开拓发展了新的空间。
加上我们整体的始终保持高位,世界第一,货物贸易的网络不断扩展等,使得整体更高水平的“走出去”有了更好的基础。这几年,中国企业走出去失败的比例很高。比例多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吉利企业2010年和国企联合起来,并购了沃尔沃公司,并购的当年就扭亏为盈。五年下来,沃尔沃轿车的销售利润和海外雇员稳步增长,新一代产品平台的研发持续推进。同时,随着境外的发展,吉利作为沃尔沃的轿车股东,在中国成都和大庆设立整车厂,发动机中心在张家口,研发中心在上海,使沃尔沃的全球发展更加强劲。另外通过和沃尔沃的合作,吉利也学到很多的先进的管理理念,营销理念,开发出一些借鉴沃尔沃技术的新的汽车平台,以小吃大,由此一举进入世界500强。这就实现了互利共赢,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
再比如说发电设备。国内这几年电力需求不旺。哈电集团,也在积极走出去,以多种方式开拓国际市场。2015年承包了巴基斯坦最大的装机75万千瓦的联合循环建站,提前7个月竣工,为巴基斯坦缓解电力供应,节约了8000万美元,巴基斯坦方面很满意。之后和美国继续合作,去年12月和沙特的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首先开发了迪拜的120万千瓦的清洁燃煤电站,第一次以BOT方式,进入中东的高端市场。这两个例子,一个民企,一个央企,都取得了很好的经验。
第三,归纳看世界经济,至少有三方面:
1、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对东道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建设资金不足是制约很多发展中国家,乃至于一些发达国家发展的重要素。我们企业在矿业能源领域的投资,对很多国家,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的。我们在亚洲和非洲多个发展中国家的工业投资,一方面是发挥中国的技术设备适应发展中国家要求性价比高的特点。同时和当地合作,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建成投产。而这几年我们并购了不少欧美的小而精小而专的企业,欧美也有一些顾虑。为什么能买,往往是这些企业自身进入了很大的困境,要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中国企业的并购或者是控股,实际上使得这些企业避免了破产重组,而且很多企业可以借力于中国市场,中国因素拓展它的发展空间,恢复了活力。很多的欧美中小特色企业认为这是一个好事。
当然很多中国企业有很好的发展。比如说中国和外国政府合作的产业园区抱团发展,形成了海外效益,有些中国企业和重点支持的能源交通重大项目密切配合,形成了协同效应。
从财务账三部分的统计,2015年境外企业向所在国家缴纳的各种税金达到了3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63%。雇佣外员工123万人,一年比上年境外员工增长了39万,增长也很大。这样的一些积极作用得到了很多亚非发展中国家的充分肯定,认为中国投资是加强南南合作,促进本国比较的重要有效措施。
还有,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中国企业和发展国家的先进企业的合作逐步在增多。9月29日中国广东核电力公司和英国合作投资了核电站的最终协议,投资金额180亿英镑,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代表性项目。中国的企业和发达国家的企业联合到第三方,包括到发达国家投资,体现多赢,这个对今后全球跨国公司的发展还是有特殊积极的意义。
2、中国企业走出去对全球经济的重要作用,就是有利于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现行的国际投资贸易规则,金融货币体系是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的。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基本没有变,包括中国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合理权益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包括在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方面,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体系方面全球的贸易与投资规模这些方面,都没有能够充分的反映发展中国家和新型经济体的合理权益。而当前在复苏乏力的情况下,多变贸易体制WTO被边缘化,各自推区域经济一体化,美国离退TTIP,投资贸易的保护主义很强,各种贸易战经常发生。
另一方面,特别是2008年爆发的严重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很多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机构对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有很多疑问。我们都是学美国开放现代的理念,结果美国的金融体系内部缺乏有效的自律,外部缺乏有效的监管。一个全球巨大的金融衍生体群体形成一个大泡沫,泡沫破了,整个的金融体系有很大的问题,这种问题下肯定要改革。
整个全球经济的发展在这几年有重要的变化,就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总量开始第一次超过发达经济体,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因此,对现有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进行改革的要求更加迫切。有很多进展,比如说近几年,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在国际货币基金的股权和投票权的比重在上升,在国际多变贸易谈判中更加重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利益平衡。2015年底,国家货币基金决定将人民币加进SDR的篮子,这都是这种力量对比变化和治理国家经济体系的一种客观要求。中国成为位居前列的对外投资国,货币贸易第一大国,还有一系列因素,使得中国有条件和能力在国际经济治理方面发挥更为积极主动的重要作用。比如说在国际投资方面,中国和美国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和欧洲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两个BIT都在积极的谈。重点在于要达成一个高标准,而且是体现双向开放的高水平的,而不是中国单方面的对外资扩大开放今年9月G20投资峰会,中国也首次全面阐述了自己的全球经济治理观,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把发展至于全球经济政策协调的突出位置,首次形成了全球多变投资的规则框架。可以说在G20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中国印记。所以习主席讲,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源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而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正是这种力量对比变化的重要因素。
3、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有利于已经促成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发挥积极的作用。中美都承认作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世界第一大、第二大经济体,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但是近年来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搞亚太再平衡,在东海、南海制造了很多麻烦。习主席三年前提出了共赢的中美大国关系,美方并不很认同。在这种情况下,除了通过高层互访,中中美战略经济对外,要增进相互理解,中国对美国投资的快速增长和美国在中国的的大量投资客观上会为双边关系健康发展继续发挥推进器的作用。比如承认美中关系委员会主席演讲时说,尽管美中关系的根基还没有塌陷,但是美国政策精英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倾向于把中国看成是美国在全球主导权的一个威胁。
美国底特律前几年市财政破产,是一百家左右的中资企业在底特律附近投资,才使它的经济恢复,目前有9万人在中国工厂工作,中国投资可以在当地产生政治影响。因为当地的政府本着经济发展第一的态度,并不关心南中国海等问题。我本人曾经担任过国家发改委的副主任,分管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跟美国很多企业负责人有广泛接触,他们都表示中美的贸易投资规模很大,是互利共赢的,愿意为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作出努力。
中国对外投资进入一个快速比较时期,今年1至9月的实际对外投资数是134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3.7%。所以,预计今后5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能到8000亿美元,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合作的积极效应彰显,中国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对世界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积极的作用。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