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中国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全景中国 >> 中国国情 >> 浏览文章


千年雄安:新时代中国的诗与远方
 来源: 浏览次数:1019次 更新时间:2018-04-23

 

     新时代,新样板,新引擎,新高地,新典范。4月21日,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同意,《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惊艳亮相。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千年雄安即将在华北平原拔地而起,迈向新时代奋斗中国的诗与远方。

  这是青春之城,更是创新之城

  这是一座青春之城。从2017年4月1日宣布设立横空出世至今,雄安新区刚满周岁。

  这更是一座创新之城。诞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雄安新区出生伊始就肩负着开拓创新的使命担当。

 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雄安新区四大发展定位,志在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创造“雄安质量”,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立足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雄安到2035年要建设成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到本世纪中叶努力建设人类发展史上的典范城市。

  绿色是青春的底色。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雄安新区蓝绿空间占比70%,其中森林40%,水域30%。一淀、三带、九片、多廊,一方林淀环绕的华北水乡,一派城绿交融的中国画卷。

 建设一座城,竖起一片林。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街道100%林荫化,绿化覆盖率50%。森林环城,湿地入城。蓝绿生活,诗意栖居。雄安大地,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呼之欲出。

  创新是青春的孪生。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通过承接符合新区定位的北京非首都功能,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是雄安规划建设的重要篇章。

  作为配套,雄安还将创新人才人口管理,探索实行有利于激发新区创新活力的人事、薪酬、住房、税收、养老等政策,探索实行个人所得税改革,建立人才特区。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现代服务业,绿色生态农业是雄安高端高新产业的发展重点。

搭建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国际一流的科技教育基础设施,构建国际一流的创新服务体系,雄安将打造全球创新高地。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雄安大学,世人神往。

  无改革创新,无雄安价值。全面深化改革驶向更深水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雄安将先行先试,率先突破。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考核体系,雄安将探索新路,示范全国。

  总结吸收改革开放40年经验成果,雄安将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创造雄安质量。未来,雄安将不是现在任何一个城市的“复制”,而是诸多城市改革发展成果的“集大成”,并将成为新时代许多地方改革发展的“样板示范”。

  这是未来之城,更是历史之城

  青春迈向远方,创新指向未来。

  雄安无疑是一座未来之城。她从诞生伊始就走向“千年大计”的未来,无数的创新更把我们带向“未来已来”的现实感知。5G、IPV6、智能感知芯片、智能传感器、区块链、太赫兹、认知计算……新词新语纷涌,新技新术竞放;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利用得天独厚从零起步的优势,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全球领先的数字城市。雄安,将带我们走向智能化、数字化的未来。

  但是,无论未来走多远,雄安将不忘初心,不忘历史传承。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雄安是一座历史之城。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到狼牙山五壮士、雁翎队抗日救国。古往今来,雄安大地唱出一曲曲激越、高亢的燕赵之歌。

  雄安新区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必须坚持大历史观,保持历史耐心,不留历史遗憾。

开拓和创新,是最好的传承和弘扬。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古今交融。未来雄安,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留中华文化基因,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加强城市设计,塑造城市特色,保护历史文化,形成体现历史传承、文明包容、时代创新的城市风貌。

  北城,中苑,南淀,起步区空间结构设计,将形成“一方城、两轴线、五组团、十景苑、百花田、千年林、万顷波”的空间意向。构建布局规制对称、街坊尺度宜人的中心“方城”,塑造凝聚城市精神、承载中心功能的城市轴线,规划设计疏密有致、灵动均衡的南北中轴线。这是中华营城理念、中华文明基因、中国特色和文化自信的展现和传承。

  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城市建设典范。雄安新区还将利用水文地貌和历史文化,塑造以大溵古淀为核心的生态苑囿。保留农耕记忆、营造花海景观,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都市田园风光。修复白洋淀生态,实现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城淀共生共荣。

 未来雄安,是一座幸福之城。2035年,雄安15分钟社区生活圈覆盖率100%,人均公共体育用地面积0.8平方米,平均受教育年限13.5年,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7张,规划建设区人口密度不超过1万人/平方公里,起步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不低于80%……一串“幸福数字”,一派美好生活景象。

  当然,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雄安新区美好幸福的未来也是奋斗出来的。从去年开始,雄安新区100多万干部群众为了规划管控,为了美好未来,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雄安规划纲要》出台后,新区及毗邻地区的管控征迁、生态修复、污染防治等还需攻坚克难,完善规划体系、建设实施还有更多更艰巨的挑战。

  夙兴夜寐成为常态,激情工作成为自觉。面对困难,雄安过去一年的“奋斗姿态”可书可歌。如今,蓝图已经绘就,规划建设的第一个扣子已经系好,“千年大计”的长征迈出首步。要继续保持历史耐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稳扎稳打,一茬接着一茬干。

  雄安是奋斗的舞台,雄安是幸福的所在。蓝图如诗,奋斗如歌,远方不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千年雄安,奋斗就是幸福。奋斗就能抵达如诗如画的远方,就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承办单位:国是智库基金管理委员会 国湘控股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07309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王克桢楼506-507室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47602 62747662 62750165   邮箱:services@010551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