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智库新闻 >> 浏览文章


下注定义未来,谁在为能源电气世界“赋能”?
 来源: 浏览次数:933次 更新时间:2018-06-26

“伟大的时代,在于其不确定性。”

置身洪流的人们直面“未来不可知”,以颠覆、迭代、升级、创新去寻索“未来已来”的痕迹,并倾尽气力为实现共同期许的改变和愿景而“赋能”。

何谓“赋能”?即赋予某种能力和能量。近年来,赋能一词颇受偏爱。宏大如赋能全球贸易、赋能经济、再垂直至赋能团队组织管理方式,大小战略层出叠见。

在能源电气领域,“赋能”同样没有缺席。何以领跑下一个物联网时代?破题“赋能数字化转型”的一场大讨论为此拉开帷幕。

“直面数字化与电气化交融共生的未来,我们正在加快拥抱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步伐,打造高效的数字化转型途径。在这条变革之路上,我们将依托基于物联网的EcoStruxure™,继续深化‘数字化领导者’和‘行业应用专家’两大战略,顺应市场需求,强化数字化服务业务,为用户与合作伙伴的数字化转型赋能”,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在5月30日的“赋能数字化转型—— 2018施耐德电气创新峰会”中,如是诠释他的赋能数字化经济之见。

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

重新定义配电:从“开拓者”到“保护者”的赋能

人对能源的需求不亚于人类需要氧气。如没有能源,人类的文明恐怕依然还在黑暗中探索。

当下,能源发展正在悄然经历着一个巨大变化——电气化。根据预测,到2030年,IT的能源需求将达到现有基础上(IT能耗)的3倍,通信网络容量将增长20倍,每年接入网络的设备,将有可能达到20-50%的增长,互联互通设备数量将可能达到最高50%程度的增长。

电力则是工业文明的“代表作”。“重新定义配电”,这是施耐德电气作为一家精耕能源管理以及自动化系统领域的电气企业,为能源及其管理市场“赋能”的解决方案之一。

“我们的解决方案就是基于EcoStruxure power的智能配电解决方案,其目标是可以去重新定义未来的能源管理和配电。”施耐德电气合作业务中国事业部高级副总裁、楼宇事业部中国区负责人李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解读说。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楼宇事业部中国区负责人李瑞

去年7月,施耐德电气发布了应用于配电领域的EcoStruxure架构——EcoStruxure™ Power(即EcoStruxure配电),根据介绍,EcoStruxure配电可实现更加安全可靠且高效的配送电模式。其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化配电解决方案,结合控制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与服务等,将配电系统中的智能设备互联互通,实现主动性高效维护,保障配电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如果EcoStruxure配电被称之“重新定义配电”的开拓者,短短1年后,在中国如火如荼的数字化浪潮下,施耐德电气于今年发布的EcoStruxure Power Advisor电力顾问则是“重新定义配电”的“保护者”。融合前沿数字化技术的电力顾问可实现对关键电力设备和配电系统运行状况的专业诊断,有效识别电能质量问题,以保障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

新一代解决方案的应运而生都因其特殊的时运和新的需求。数字化转型和电气化的整个过程有诸多共同点,据了解,施耐德电气在这一领域投入大量精力深入研究,发现用户对供电的稳定性要求的提升,与此同时,在新技术的要求和压力下,供电的不可预测性也在增强。

EcoStruxure Power Advisor电力顾问操作界面

“以新能源为来源的电源并不是非常稳定,所以需要保持配电系统的稳定可靠,并且还能够通过智能化的方式调整不稳定性,这也向我们提出了挑战,一个叫做‘面向未来的配电解决方案’——EcoStruxure Power因此诞生。”李瑞说,“它是一个非常智能的配电解决方案和系统,具有充分互联性。在其运行过程中可以将更多的数据给到用户,以便检测整个系统的运营情况。我们的控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在各个应用层面展开,不仅是提供应用,还可以为客户提供相应的分析数据。”

究其“重新定义配电”的赋能手段,数字化是其重要核心。“这个过程中唯一的出路就是数字化”,李瑞告诉凤凰网国际智库,“智能化的设备,智能化的控制和智能化的应用组成的智能生态,是我们确保电力持续稳定的强大支撑。同时快速的扩容能力,这也是EcoStruxure Power的巨大优势。”

数字化为配电世界带来的改变早已发生。李瑞举出一则实例,一家纯人工运维的配电服务公司,从没有任何数字化工具到使用施耐德电气的千里眼软件后,目前已连接十几个地铁站点。以前需要人力去检查设备和维护,现在则能通过数字化手段做预防性检测,大大提升效率。“哪怕它是一个做传统服务的公司,通过我们数字化的赋能都可以给它很大的功能转变。”他说。

用数字化赋能领跑“物联时代”

不仅如此,对数字化手段广泛应用的重视程度、对实现互联互通的追求,最终以达到提高能效,赋能数字化经济和循环经济的目标,皆昭示着这家传统企业欲成为数字化时代领导者的壮志雄心。

“如果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互联互通,就可以实现从被动到主动;从只是在现场,实现更多的远程和移动;从原来只是车间级,到实现企业级;从落后的计算能力到更先进的计算能力,包括人工智能。这是施耐德电气为大家带来的未来愿景,施耐德电气愿意和大家共同赋能数字化经济。” 尹正说。

中国的变化赋予发展之机——物联网+、智能制造的产业升级、能源格局的改变、节能减排需求以及将能源消费和数字化带到全球的“一带一路”倡议,不同方面的机遇交织,促使施耐德电气有了“领跑物联时代”的更宏大叙事愿景。基于EcoStruxure这一拥有完整架构、专业技术、开放生态圈和全生命周期工具的数字化生态系统,以实现赋能楼宇、数据中心、工业和基础设施四大终端市场客户的数字化转型。

技术创新力、包容力、未来感,施耐德电气将与这些名词相关的种种努力倾注在EcoStruxure系统架构上。相关数据显示,新一代EcoStruxure发布至今,其已经部署在全球超过48万个安装现场,在云端管理着超过160万份资产。超过2万名开发者和系统集成商支持该架构。更多的创新将来自于施耐德电气与不同领域伙伴的合作。

四个终端市场的“未来观”实现已经在现实世界“打了样”。

根据数据,全球超过80%的楼宇能源和超过50%的工业能源都没有被有效的利用。在中国,仅10%的能源是新生能源,超过95%的一些能效待提高。在楼宇领域,施耐德电气为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提供了一站式智能楼宇软硬件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其中,智能楼宇管理平台(BMS)与能源管理系统(EMS)的结合实现了对学院能源的监控和优化,使得该座楼宇的整体能耗降低20%。

在工业领域,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事业部中国区负责人马跃介绍说,打造透明“智”造的实施路线,通过打破数据黑盒子,实现生产与运营系统的融会贯通,促进推进工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施耐德电气提供解决方案的宝钢热轧1580智能车间成为了全球第一个无人行车车间,保证了零工伤事故的同时,也促使日均产能提升了15%-30%,日均产能增至10500吨。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事业部中国区负责人马跃

此外,施耐德电气的解决方案使法国Interxion数据中心实现了90%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及99.999%可靠性的运维。在基础设施领域,由施耐德电气设计和建造的微电网为美国康涅狄格州米尔福德市的一所中学、老年活动中心、河滨公园老年公寓、帕森斯市政中心和市政厅提供电力供应,每年可节省约15%-30%的能源成本。该微电网将由清洁高效,发电和供热效率高于传统发电的热电联产系统供电,并接入太阳能发电。当自然灾害来临时,储能技术能给这五个关键设施提供保障,成为居民提供避难所。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可以看到,在楼宇我们可以帮助大家降低能效,提高舒适度;在工业,我们能同时降低成本,提高自由度和灵活性;在数据中心,能提供更快速的部署,同时能够提高稳定性;最后在基础设施,我们能够降低成本,而且提供保障。这需要有大量的OT能力,使IT真正赋能OT”,尹正总结说。

承办单位:国是智库基金管理委员会 国湘控股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07309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王克桢楼506-507室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47602 62747662 62750165   邮箱:services@0105518.com